秋游峄山

峄山在滕州市北面,从滕州市区出发几十分钟就到,虽然很近过去几次商量好都没有去成,昨天正好是礼拜六,几位朋友一起到峄山考察森林公园,事前已做好联系,在邹城市林业局座谈之后,邹城市林业局张局长说时间还可以,现在正好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请各位一块到峄山看看,我们驱车从邹城20分钟就赶到峄山。

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东南 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

峄山仅为泰山三分之一稍强,算不得巍峨高大;论其面积与周长,峄山与泰山不可同语。然而峄山却以其小巧之体、玲珑之态,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其结构布局,起承转合;移步异景,自有玄妙;首尾相顾、起伏变幻。或者意象新类,别有洞天;或者草蛇灰线,横云断岭。加上雾气迷蒙,传神抒情;行云行雨,摄召魂梦。较之那苏州园林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来,更当为自然之鬼斧神工叫绝!山间千岩竟秀,万壑纵横,目不暇接,令人观之,竟生人造假山之疑。

峄山之秀美,在于其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神话传说奇。石之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峄之盘龙钟石,下丰上锐,如钟无蠡,三石夹而悬之,离地三尺毫不放松,人立钟下,以手抚之、妙不可言,游人无不惊叹天工造化之奇功;洞穴灵珑通达,千态万状,由数块圆形巨石擎起一巨岩而成的隐仙洞,幽洞深远,其妙无穷,他山之秀未必可与并载;九石绎连,“绎孔”通达,泉流叮咚,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各涌泉同时涌涨。以甘露池最负胜名,池水清澈见底,味甚甘美,不盈不竭,终年如一,千人饮用,始终如是,可谓神奇莫测;历代石刻题壁,琳琅满目,涉及历朝历代名家众多,内容之广,堪称露天之历史文化宝库。旧时“秦碑”堪称国之瑰宝,新刻“鳌”字,夺世界大字之最,令人称奇道绝;女娲造峄,二郎担山,伏羲画八卦,玉帝嫁女等神话传说,掌故轶事,枚不胜举。正因其奇,峄山素有“岱南奇观”、 “邹鲁秀灵”之美誉。

“巡游天下觅美景,峄峰独耸傲长空”。峄山以它独特的灵秀引来帝王秦始皇、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乾隆等。而文人骚客诸如孔子、孟子、庄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赵孟頫、郑板桥等,更不辞辛劳来峄访幽探奇,留下众多佳诗墨宝。

峄山,因有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并加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可以说是游人如织,当你有幸登临,就会深深体会到什么是自然美,你会觉得此游才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孟子 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  

峄山的灵气,源于目不暇接的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众多的景点,使峄山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美景。山上怪石堆垒,孔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郁,杂花若锦,登临凭眺,移步异景,引人入胜。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  当地民间有句俗语:峄山戴帽,狗吃草,这场大雨要来到。是说,峄山顶上如果看到白云绵绵不绝,仿佛一顶小白帽子,遮住了山顶,峄山下的狗吃草,那就是要下大雨了。每次都很灵验。更奇的是,如果当地空气不好时,在远处是看不见峄山的,只有空气清新时,才能看得见。夏日乌云滚滚,但是,每当乌云飘过峄山,再从峄山山洞里飘出来,就变成雪白的云了。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戴帽子。这就是峄山戴帽,大雨来到的由来。峄山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在《书经》、《诗经》、《太平御览》、《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

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古城遗址,峄山之阴有属大汶口文化的野店遗址。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道登峄山,留下了"秦峄山碑",为研究中国书法之珍品。刘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欧阳修等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存。道教的随山派、清静派、龙门派及佛教僧徒都曾在峄山清心修炼,历代仙曲贯耳,因而道家称峄山为"妙光洞天",僧佛则名峄山为"绎诗之庵"。 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