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厨师眼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皆可入菜,除了诗人。
在诗人眼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皆可入诗,包括厨师。
青蛙相貌丑陋、声音聒噪,少有人喜爱。不过,在诗人眼里,青蛙当然可以入诗。
1.蛙鸣·吴子华的爱国之声
唐朝末年,昔日盛唐早已是过眼云烟,只剩下混乱和黑暗。诗人吴融寓居阌乡,眼看着大厦将倾。
夏日雨后,吴融正在低吟杜牧的那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禁感慨,“我大唐虽未亡国,但也是风雨飘摇,那些达官贵人们终日沉迷于丝竹之乐,和商女有什么区别呢?”
窗外蛙声正盛,“贪图享乐之辈,唱你们的后庭花去吧,我且独享这一夜的蛙鸣!”赋诗一首《阌乡寓居•蛙声》:
稚圭伦鉴未精通,
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
肯饶天籁与松风。
公元903年,吴融离世,夏天雨后有一院蛙鸣。
公元907年,唐朝覆灭,玉树后庭花依然响起。
2.蛙鸣·辛弃疾的田园风情
1100多年后,风雨飘摇的赵宋王朝被金人打怕了,跑到杭州,爱上了杭州。
辛弃疾一心要收复河山,扫了沉迷于西湖歌舞的权贵们的兴,被贬到了江西上饶。
明月清风,辛弃疾走在黄沙道中,苦涩地哼唱着那首爱国青年的墙头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自家的江山不知道爱,只爱美人儿,我等又何苦打搅人家的清梦呢?”
枝头的鹊儿被辛弃疾的自言自语惊走了,蝉儿也被叫醒,青蛙呱呱直叫,稻花香的沁人心脾。
辛弃疾脚步开始舒缓,吟唱一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毕竟不能久居田园,因为他的腰间有宝剑。只可惜,一腔热血洒尽,未收拾得了旧河山。
3.蛙鸣·刘伯温的人生共鸣
200多年后,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打败了元朝、陈友谅、张士诚,一统天下。
功成名就的刘伯温看尽了你争我斗、也看到了鸟尽弓藏,早已经处事不惊。
五月十九日,风雷骤起,大雨滂沱,令人凛然。
雨过天晴,云消雾散,空气清新,一池蛙鸣,刘伯温有感而作《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
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
笔墨未干,又复感慨,“到底是苏东坡技高一筹,我刘伯温还差点火候儿!”高唱一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蛙鸣·唐伯虎的落寞悲歌
100多年后,唐伯虎因科举舞弊案沦落,他远没有刘伯温豁达,虽自称“桃花仙人”,但仍放不下凡间。
唐伯虎和朋友饮酒,看着被雨水打落的花,听着聒噪的蛙鸣,负能量再次被激发,作《和沈石田落花诗》:
万紫千红莫谩夸,
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
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
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
不见啼莺有吠蛙。
唐伯虎穷其一生也没能放下,郁郁而终。
5.蛙鸣·郑正鹄的铁骨铮铮
300多年后,天水迎来了新任县令郑正鹄,五短身材,长相丑陋,典型的矮穷矬。
当地官绅纷纷奚落,“诸位,我们这郑县令果然骨骼清奇,清奇地像个青蛙!哈哈哈哈……”
官绅们有意给郑正鹄一个下马威,让人画了一幅《青蛙图》,并请郑大人题诗。
郑正鹄见画后,面无怒色,慨然题诗一首《咏蛙诗》:
小小青蛙似虎形,
河边大树好遮荫。
明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笑话我是青蛙,那我就专门治你们这些害虫!”
郑正鹄秉公执法,严惩贪腐,成为廉洁奉公的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