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秋节了,天气逐渐晴朗起来,天高云淡,风清气爽。
近日心情也一直不好,心想若能乘闲暇走出去看看秋景,欣赏秋韵,放飞一下心情,定能领略别样的情趣。
凌晨,薄雾清撒,晨曦微露,呼吸着清爽的空气,邀几位朋友一道驱车到龙山。一入秋天,庄稼已近成熟,路旁树叶已有枯黄,来来往往的行人,披一身霞光,怀揣一天的希望,加入城市淘金的队伍。
龙山为滕州之后背,绵延十几里,横跨滕州大地。清道光年间《滕县志•山川志》记载:“城北二十五里曰龙山,其山自东北来,起伏蜿蜒十余里,峰峦奇秀,其状如龙,故名。”龙山因形状似龙,像波澜起伏的北国长城,横卧邹滕之间,古人又称为龙岭。雨过天晴,祥云缭绕,绚烂多彩,因“云”出名,“龙岭晴云”被称尊为古滕八景之首。
龙山不高,离城又近,城里人把龙山当做晨练的花园,有坐公交车来的,有骑自行车来,更有一家人开私家车来看风景的。山路崎岖,行者匆匆。山道两旁,峰峦奇石,峥嵘险峻,行走在绿树大石旁上,仰首蓝天,真像一幅笔墨清淡、疏密有致的山水画。
龙山主峰海拔517米,为滕州第二高峰,拥有海拔170米以上山峰16座,绵延18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连绵起伏,山体蜿蜒若游龙将波光潋滟的龙湖抱于怀中,与龙河遥相呼应,形成了罕见的二龙拱首、双龙抱珠的风景地貌景观。风和日丽之时,远望龙山巍峨峻拔,朵朵祥云在山顶摇曳,近看山石花草在云彩的折射下,美丽壮观。
龙山我已来过多次,每次登山都有不同的感触。若在春天登山,可在碧绿的世界中看到灿若云霞的彩带在山中缠绕;盛夏之际,每到暴雨倾淋时刻,则有滚滚山洪爆发于山间,喧嚣奔泻,湍流不息,悬崖高处,常常垂挂着数以千计的飞瀑,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十分壮观;秋天的龙山时常云雾缭绕,让人身在山中,心里则产生神奇迷离的梦幻,走进山中,心灵就让那出岫的云朵驮走,飘荡于蓝空之下碧峰之上,而尘俗世界就远远地被抛于烟云之外;冬日的龙山则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山顶布满浩洁的的冰雪。真可谓是“山石奇特皆成画,景致异常自入诗。”
到得山顶,巨石嶙峋,山野空旷。忽然,一丝丝、一缕缕,时有时无的清香飘来,借着微风深吸了一口气,噢,淡淡的清香,沁入肺腑,顿时感到无法言喻的神清气爽。龙湖紧倚山脚,岸线曲折、处处藏幽,湖面碧波荡漾、舟辑不绝,山光与水色相呼应,波声与鸟鸣相唱合。仰慕四野,浅绿,粉绿,碧绿,墨绿……仿佛打翻了绿的颜料罐,浸入深深浅浅的溪流,成就大自然最美最美的一幅静物画。龙山一座连着一座,画一幅连着一幅,美得安详,美得纯粹,美得自然!
据史料记载,龙山不仅有圣井、龙湫,还有黄花泉、凉水泉、柳泉等。龙山以寺显,旧时寺观遍布,见于《滕县志》所载的,即有龙泉寺、无量寺、龙母寺、泰山行宫(俗称奶奶庙)、班母庙、甘露寺、七星观、逍遥台、三清庙等。
龙山怪石嵯峨、千姿百态。茶壶石高据山巅,班鸠棚、鹁鸽棚高耸入云,叭狗石仰首吠天,钟鼓石敲击则鸣,悬胆石其大如屋。还有八戒背媳妇、猴子探月、人头石、戴帽石等惟妙惟肖、神奇入化的奇石景观。龙山周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曾出土大量文物,《百戏图》、《群兽图》、《牛耕图》、《纺织图》等汉画像石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在汉文化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下得山来,偶有丝丝微风拂面,顿觉温馨清爽透彻心底。这个季节是登上观景的最佳时期。远眺龙山,巍峨高耸,白云回合,悠然飘荡。清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来滕拜访受业之师赵诚品,遍游古滕胜境之后,更留下了“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千古佳话。明朝张守蒙嘉靖年间任四川道监察御史,负责西南五省的监察工作。回家乡探访龙山后,写下了“晓日峰头紫翠重,哪知山畔即龙宫。云横疑是乘春出,石吼真成带雨通。不数南阳多道隐,旧传东海有神翁。登临几欲攀鳞去,惟待风雷响碧空”。出生于龙阳镇顾庙村的中国著名墨学研究专家、墨子国际学术研究会首任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张知寒先生在《龙岭颂》一诗中写道“龙岭独秀泰峄前,巨石嶙峋势柱天。无边松涛鸣鸾凤,满山红花照鲁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