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山”的诗句,相信大家能说出好多;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少不了,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也少不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不会落下……;
那么除了这些“大家”手笔外,就没有其他好诗了?当然不是。
以上这些诗之所以被人们熟知,除了本身的确优秀以外,还因为“名人效应”,故而好多书籍与资料都会有选择性地去做相应的“普及”。
“无关名气,旨在分享大美”,诗巷今天带来的这首诗,就是一首来自非著名诗人的佳作;同样是描写青山,它却别具一格,各位看官,且呷上清茶,随诗巷一起品读这首好诗。
柏林寺南望唐 ·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作者郎士元,是唐代一位颇有才学的诗人,他与钱起齐名,被世人称为“钱郎”。
从切题方面来说,首句可谓做到了及时而又含蓄:溪上遥闻精舍钟;作者没有直接提及“寺”,他只是借助一个“钟”字就很准确地将“寺”带出。不仅如此,“钟”字还很巧妙地点活整句,使得画面富有动态感,读来仿佛钟声在耳、古寺入眼;外加一个“遥”字来点缀,顿时又将整个空间拓开,让这寺和钟声增添了不尽悠远、宁静之意,也让读者走进了一个没有纷扰和俗尘的世界中。
听到钟声后,作者便试寻钟声而去:泊舟微径度深松;正所谓“钟引人寻寺”,承句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效果。作者停下舟,顺着幽深曲折的小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间惬意地行走。
这一句虽然在写作者的一系列行动,但是通过行动,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番大自然的图画;它有色彩上的晕染,更有人物方面的添加,实在是不需要再植入什么多余物象了,轻松勾勒便见韵味。
点睛之笔来了: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作者一路走来,显然已到达“柏林寺”,所以转合二句所描写的自然是临寺而望的景象。
天气刚刚晴朗,山中的白云还没有完全散去,这时候的山可是别有一神韵:袅袅白云环绕着被雨洗涤过的青山,这是视觉上的“青白”配。另外,通过“霁、云”二字我们还能体现到山中空气的清新与湿润,这是感觉上的一种延伸。
云朵漂浮不定,掩映着青山之面目;神奇的是,恰好有那么四五座山峰从白云中显现出来,作者用了一个“画”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画面之奇;拟人和比喻手法的巧妙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一颗匠心。
山云自古本为画,无数丹青绘不来;这就是自然界的魅力,而作者以观望者的身份,通过新颖的角度,把从柏林寺前看到的美景以诗的形式描摹出来,读诗如看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全诗能够出彩,转合二句功不可没,转合二句能够出彩,一个“画”字力助三分;同样是写山,此诗做到了与众不同。各位看官,不知郎士元的这首作品,是否入了你的眼,写进了你的心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