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这4君子,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而其中的梅,尤受大家的推崇。梅之坚韧、梅之清雅,都是文人们歌咏的对象。千年文坛,有太多经典咏梅诗词。
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的是一枝不屑与俗人相争的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的是一枝耐得住寒苦,独自开放的梅;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则是一枝以扬清气的梅。这些咏梅的千古名作,每一首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但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却是两首出家人写的咏梅诗。出家人写咏梅诗,与一般的文人墨客不同,他们的诗中充满着禅意。两首诗都很短,但却很有哲理,每一首都有千古名句,读懂了少走不少弯路。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某尼的《悟道诗》,全诗如下:
《悟道诗》(作者.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首诗据说是一位师太所说,有人说她是元朝的,也有说是唐宋的,说法不一。但这首诗却写得很有水平,后14个字更是历来备受推崇的名句。
诗的首句写的是她四处寻找春天的痕迹,为此她穿着芒鞋踏遍千山万水。芒鞋指的是一种草鞋,一般是用植物的枝叶编的,可见当时诗人的清苦,和为寻心中所想吃的苦头。
前两句有多苦,后两句的惊喜来得就有多让人开怀。诗人寻春不得,失落地回到寺内,却发现枝头上已有梅花开放,原来春天就在眼前。这两句,其实说的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思。
这首诗名字叫“悟道诗”,可见她正是因为看到这样一枝梅,悟出了禅意。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算不懂这股禅意,也一样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平时我们追求心中所想时,总是舍近求远,眼高手低,却看不到身边的美好,所以往往错过很多。这首诗正是给了我们一个提醒,让我们明白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美好一直在我们身边。
再来看第二首,唐代诗僧齐己的《早梅》:
《早梅》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这是唐代很经典一首咏梅诗,据说当时齐己次联写的是“昨夜数枝开”,后来问过了大诗人郑谷后,改成了“一枝开”,齐己当场称郑谷是自己的一字之师,这也就是唐诗中一字之师的典故。
这首诗写得也很经典,前两联用万木和梅花的孤根作对比,万木冻折,但梅花的根却早早地感知到了春天。在一个深雪之夜凌寒而开。颈联写梅开后的情形,微风吹着梅香四溢,连四周的鸟禽也闻香前来,都惊于梅之美。
但是在最后一联,诗人却笔锋一转,写起梅花的不起眼来。雪梅这么美好,但懂得欣赏它的美的人却并不多,原因是它没有开在显眼的春台上。所谓“春台”,指的是古人游览赏花之地。很显然,这一句是一语双关,是诗人觉得自己本有大才,却生在不受人重视的小地方。他渴望到京城这样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最后一句,因为够有哲理,也成为了一个千古名句。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一位诗僧为何会有这样的功利心?事实上,齐己早年一直是很有抱负的,而且唐代的诗僧众多,各种人都有,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很不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有入仕及考功名的想法的。当然,这并非一己之私,而是为天下。
齐己这首咏梅诗,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哲理:一个有才能的人,若要能得到重用,如何找到机会展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诗中的梅花一样,虽然很惊艳,但开在偏远处,人们就无法欣赏它的美。
这两首咏梅诗, 一首告诉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一首告诉我们人才要如何展现自己。虽然都是禅诗,虽然诗都不长,但却都颇有哲理。与一般文人墨客的咏梅诗相比,它们不但优美,而且还十分耐人寻味。咱们若是真正地读懂了它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就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两首诗大家更喜欢哪首?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