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翻译(诉衷情陆游赏析人物形象)
第六篇 宋词的美丽与哀愁 这是一个自由又任性、开阔又禁锢、舒适又离乱的朝代。盛与衰在此交融,高雅与低俗在这里磕碰,尘世的欲想与来世的幻想在这里纠结。只有动荡并立、雅俗同分的时代,才能够看到如此妖娆与壮烈。一带江水,将大宋一分为二,一半给了风花雪月,一半给了山河壮烈。悲壮与妩媚同存,贪欲与愤慨并彰,还有数不清的繁华,汴梁的车水马龙、杭州的暖风曛醉、勾栏烟巷里的醉酒弹歌,宋词是一幅旖旎又壮烈的山河画卷。
诉衷情/陆游
【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2.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3.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4.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5.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6.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7.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8.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作品介绍】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创作背景】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赏析】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特殊的年代赋予了他的爱国情怀,令他的一生都深深地沉浸在这份激情与冲动之中。生于国家破败之时,复国之梦犹如不屈的灵魂,深深地注入陆游的血液中,并伴随岁月的起伏逐渐融化在他的心里。可惜的是,他一生无数次请缨,却屡遭罢黜,最后不得不隐退田园,发出“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的感慨。所有的悲凉、沉郁和顿挫,都化为一首首《诉衷肠》,深深地烙印在宋代的词史上。写这首词的时候,陆游已经年近七十,回忆起当年往事,不胜唏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以“未、先、空”勾画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心中报国之志犹存,不料身老沧州。读至此,不免让人想起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风雨之夜,陆游一个人躺在山野孤村之中,窗外雷鸣电闪;心里的孤寂、身世的悲凉、时代的风雨、国家的飘摇,都在这样一个夜晚涌上心头。然而诗人终其一生却都报国无门,正是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决心与“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愤懑,都在这首词中得到体现。其深切哀婉,遗憾与痛心,都深深地藏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让人心碎。加上陆游一生的忠肝赤胆,不禁给人荡气回肠、绵绵不绝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