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成语故事“叶公好龙”,说的是一个叫叶公的人好龙成癖,天上的龙知道后很高兴就来见叶公,可是叶公看到真公却吓得魂飞魄散。于是叶公这个人就成了唱高调的人。
其实在历史上叶公确有其人,但绝非成语所言,看了他的历史,我觉得他可真是被黑得不轻。
(叶公好龙成语)
首先我们先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叶公。
叶公,原名沈诸梁,是春秋末期楚国贵族,他的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中的楚庄王,他的父亲就是在柏举之战兵败,割首以报楚王的左司马沈尹戍。
沈尹戍死后,楚昭王念其有功,就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到楚国边陲重镇叶邑做了地方官,故称“叶公”。
叶公到了叶邑,发现这个地方雨水充沛,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可是因为地方上不重视水利工程,很容易就造成了洪涝灾害。
叶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考察叶邑的地理,并根据河流和农田来设计治水方案。当时还没有纸,叶公为了便于记忆,就将叶邑的山川河流还有田地村庄都画在自己家的墙壁上,然后根据画的地图来设计治水方案。
就这样,叶公家的墙壁上到处画的都是沟渠、村庄、田地……他在设计排水沟的时候,为了清晰明了的让老百姓知道在哪里做排水口,又在每个排水口画了一条龙做为记号。
水利工程做好后,叶邑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涝灾害,叶邑的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当地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大家为此十分感激叶公。
(叶公雕塑)
孔子听说了叶公的政绩后,就带着学生“自陈迁蔡“、”自蔡如叶“去见叶公,希望能通过叶公的引荐,自己能得到楚昭王的重用。
孔子的名气叶公自然也知道,但叶公对孔子不熟悉,于是就先考他。叶公问: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人的父亲偷了别人一只羊,这个人知道后立刻举报了他的父亲,结果大家都夸他很正直,可是他的父亲就有了牢狱之灾,您看,他这种行为算不算“不孝“?
孔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我的家乡这就是不孝。父子之间,应该是彼此替对方遮掩错误才对。这样做正直不就在其中了吗?
叶公听了孔子的话,觉得孔子不以法为基本,反而赞成亲情大于法。他对孔子的理论就有了疑惑。
有一天,叶公遇到子路,就向他打听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子路却默而不答。
后来子路告诉孔子这件事,孔子很不高兴地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呢!我这个人学习起来不知道厌烦,教别人从不知道疲倦,发愤读书的时候连吃饭都不记得,高兴的时候所有的忧愁都不记得,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在叶邑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就“去叶返蔡“了,可见叶公通过问政,觉得两人的观点不一致,因此并没有将孔子引荐给楚昭王。
叶公这一行为让孔子的学生们心生不满,他们中有人记得叶公家墙上到处都画着龙,于是就说叶公喜欢龙,但是他光画龙不画云,可见对龙只是口头上的喜欢,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
就这样,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到了汉代,刘向将这个故事完整的编录进了《新序.杂事五》,后人便只知“叶公好龙“,不知”叶公兴水利“,幸好在河南的叶县,还保留了叶公的墓冢,才得以让我们知道了”叶公”的事迹,要不然叶公还会在历史上一直被黑下去。(刘小四 张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