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诗人有哪些著名的诗人(明朝著名诗词十首)

高启曾被毛泽东称之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史称“高太史”。他出生苏州,因父母早亡,从小与堂兄高逊志生活在一起,1360年后随逊志在新丰住过七年,因此把新丰认作第二故乡,诗论家冉觐祖等均把他纳入新丰高氏家族。

高启早熟,生性警敏,熟谙历史,嗜好诗词,以诗成就最著。早在元末,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1351年,虚龄才16岁的高启,竟被饶介招为幕僚,延为上宾,与巨儒硕卿共室。

由于他幼小遭受颠沛之苦,对社会产生不满,厌恶官场,故而相处不谐,与同僚时有龃龉。1358年借故离开,携家眷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遂号青丘子。此时他无官无束,活跃于诗界,与高逊志等10人,号称“吴中十才子”,高启年纪最小却名列首位。

这位警敏又叛逆的年轻诗人写下了千古留名的《青丘子歌》,这是他的代表作。此诗开头写了小引:

江上有青丘,予徙家其南,因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终日苦吟,间作《青丘子歌》言其意,以解诗淫之嘲。

以解诗淫之嘲,实际是发泄不满。其中最有名的诗句是“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还说:“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向社会投出了一把匕首。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推翻残暴的元朝,高启应荐仕明。初授翰林院编修,参修《元史》。受朱元璋赏识,升侍读学士,教授诸王,成了太子的文学侍从。洪武三年(1370)秋,经入对(考试),皇上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

可就在这三年,他发现明王朝内幕也很黑暗,故固辞不受。虽经允许赐金放还,返青丘授徒自给。当时朱元璋对他已产生了疑心,便派人查看了他的诗文,发现有“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的歌谣,认为是污蔑大明王朝。

高启自己弃官,还劝两位堂兄,即高逊志时任侍讲学士,高正志是濮州同知,叫他俩别再为王朝效力,作诗说:“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加上那首《青丘子歌》,也硬说是反对大明,使朱元璋从怀疑转到忌恨。

事有凑巧,高启回青丘遇上了苏州知府魏观,两人诗酒往还。一日,魏观在修复府治后,请高启撰写《上梁文》,这在苏嘉习俗中,百姓建房也唱《上梁歌》,本属正常。可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告发魏观有反心,再一查在《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便判定是公然为张士诚张目,在歌颂吴王,这就罪不容赦了,于是高启被处以“腰斩”极刑,年仅39岁。

高启人生虽短,著作却颇丰,诗有《缶鸣集》,词有《扣舷集》,文有《凫藻集》,后人收编为《高太史大全集》。他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清代纪晓岚评价高启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他的诗除了《青丘子歌》名著诗坛外,其咏梅花也是绝唱。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1月6日酝酿《卜算子·咏梅》时,曾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查找一首咏梅诗,根据毛主席对诗句的记忆找到了高启的《梅花九首》。毛主席最欣赏的是第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衣疏影萧萧竹,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此诗以瑶台仙姿赞美其超凡脱俗,以高士美人歌其孤傲高洁,以疏影残香怜其澹泊自爱,突出了梅花高洁坚贞的精气神。毛主席在赞赏之余,亲笔重新书录了全诗,而且在诗前注上:“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还在“伟大”二字下面重重地划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

这位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我们既为他的不幸遭遇而惋惜,又为他的卓越诗才而自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