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王冕学画的启示及道理)

说起元代大画家王冕的故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王冕放牛”、“王冕孝母”等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确实,历代名人之中,大画家王冕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王冕本为浙江诸暨人氏,出身寒门,却自幼勤奋好学,常趁帮父亲放牛之际跑到学堂躲在窗下倾听学生读书,久而久之,老师讲课的内容被他尽数记在心中,但因忘记放牛这回事,幼小的王冕没有少挨父亲的责打。母亲见儿子如此痴迷念书,索性准许他寄宿到佛寺之中安心学习。于是,每晚上王冕都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微弱的烛光彻夜苦读,直至天明,这便是大画家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

少年王冕靠着天资聪颖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诗书和绘画方面都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尤其是他的画工,极为出色。在王冕的诸多画作之中,以画梅花与荷花的技艺最为高超。相传为了力求将荷花画得逼真,王冕可以整日趴在池塘边细心观察荷花的造型神韵,丝毫不知疲倦。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江南水边多有蚊虫出没,然而满心系在画作之上的王冕却浑然不觉,依旧手持画笔细细揣摩如何进一步捕捉水中荷花柔美高雅的姿态,路过之人目睹这少年如痴如醉的作画神态,无不啧啧称奇。

多年后,王冕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画家,前来向他求取字画的文人络绎不绝,功成名就的他依旧保持着虚怀若谷的品性,并将孝心奉养老母作为行事准则,由此,大画家王冕孝心侍母的故事终成千古美谈。

王冕的作品有哪些

元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王冕,祖籍浙江诸暨,是一位儒雅俊秀的江南才子。王冕早年出身贫寒之家,幼时生活困苦,却生性乐观豁达,酷爱书画创作,他寄居僧寺,草堂灯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曾激励了无数莘莘学子奋发求学,王冕的作品亦受到后人广泛的赞誉。

今人提起王冕的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传世名作,《墨梅》与《白梅》两幅画作。据说王冕素喜梅花高洁,很早就开始研究梅花画法,在他的诸多画作中,也以画梅见长。王冕笔下的梅花栩栩如生,风格独特,在其成名之后,上门求画者络绎不绝,许多人就是专门为求一幅梅花图而来。

至今依然流传的王冕作品中,以《墨梅》与《白梅》这两幅梅花图造型最为优美,笔法亦十分出众,尤其是画作之上配以咏梅诗句,给人以无限美的遐想,无愧为王冕作品中最为得意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被称为“诗画双绝”的王冕,在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心得。相传他所创作的诗,大都收录《竹斋诗集》里,其中,尤以咏景诗的创作功力最为深厚。王冕的诗讲求“借景抒情”,下笔如有神助,其作品往往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字里行间包含对社会底层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淡薄名利、蔑视权贵的傲然心性。王冕的诗作大都内容朴实,通俗易懂,其中《吴姬曲》、《墨梅》、《江南妇》等,皆为脍炙人口的上佳之作。

王冕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是个怎样的人?据明代散文家宋濂的《王冕传》记载,王冕出身贫寒,却素来勤勉好学,一生酷爱诗画,首先是一位在人生逆境中保持豁达与上进心态的乐观主义者。

《王冕传》中有少年王冕夜宿僧寺,坐于佛像膝盖上挑灯夜读的故事。佛像多为泥塑,形象狰狞,加之在夜晚微弱烛光的笼罩下,整个佛堂的气氛更为阴森恐怖,然而即便如此,专心读书的他依然毫不在意,足见王冕不仅是个勤学苦读的寒门学子,更是位心怀坦荡,不信鬼神的真君子!

民间传说中有关王冕的故事很多,关于王冕是个怎样的人,说法也各异,然而有一点几乎是世人的共识,即王冕是位以仁孝之心无怨无悔侍奉老母的大孝子。

据说王冕幼年听从父命放牛期间,常跑去学堂偷听学生念书,一听便如痴如醉,将家中耕牛忘到了九霄云外,为此常受父亲的责打。母亲看在眼里,有感儿子勤奋好学,是读书的好苗子,于是欣然允许他搬进寺庙刻苦攻读,这才有了王冕僧寺夜读的感人故事。可以说,王冕日后成为一代诗画名家,与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生性善良,又颇为懂得仁孝与感恩的王冕对母亲的感情自不必说,于是,功成名就后,他尽心尽力照顾母亲至百年归老,王冕孝母的故事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

元代诗画名家王冕被称为什么?在水墨丹青业界,王冕被称为“画梅圣手”,在他的画作之中,技艺最为出众的,当属梅花图的创作。

生于浙江诸暨枫桥镇的王冕饱受江南文化浸淫,自幼爱好文学,在诗词、绘画、篆刻方面都有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一生酷爱画梅,因而得了一个“梅花屋主”的雅号。他笔下的梅花笔法灵动优美,枝干交错,栩栩如生,柔美中不失傲雪凌霜的风骨,令人见之忘俗。王冕成名之后,前来求取丹青墨宝者络绎不绝,许多人便是为求一幅梅花图而来,因此,今人提到王冕被称为什么,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梅花屋主”这一实至名归的雅号。

在王冕的诸多传世名作中,以一幅《墨梅》与一幅《白梅》的艺术成就最高,这也是两幅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名画。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映,寥寥数笔,勾勒出枝头墨梅的淡雅芬芳,尤其是“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堪称神来之笔,读来只觉神清气爽,仿佛画作之上的墨梅陡然间被赋予了生命的气息,使得滚滚红尘也因几缕梅香而生出几分清雅脱俗。

据说王冕成为一代诗画名家后,其朴素的农家生活习俗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他所居住的斗室亦被他幽默地命名为“梅花居”。

大画家王冕以画什么著称

元代著名的诗画名家王冕,早年家境清贫,儿时曾靠替人放牛为生,靠着刻苦求学的精神和自学成才的悟性,王冕在诗画方面的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一介寒门学子的身份成为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堪称现代学子之表率。那么王冕以画什么著称呢?

欲知王冕以画什么著称,须从人物传记中寻找答案。

据《儒林外史》记载,王冕平生喜爱梅花之高洁,因而他的画作中,以画梅著称,尤擅墨梅,他笔下的墨梅,时而点缀枝头报春归,时而傲雪凌霜迎寒风,形态优美,栩栩如生,见过之人无不惊叹其画技之高超。

在当世所保存的王冕书画作品中,有一幅墨梅图与一幅白梅图,二者描绘笔法各有千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诗画相映,妙趣横生,皆为王冕之代表作。

那么王冕还以画什么著称呢?其实除了梅花之外,王冕对画荷花也颇有心得。相传他画荷花之时,能将整个身子趴在荷塘边上,一边观察一边下笔,往往一画便是好几个时辰不知疲倦。

若说有谁能将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的亭亭身姿准确地描绘于宣纸之上,则当属王冕无疑。

王冕笔下的荷花,造型端庄优雅,灵动而颇有神韵。据说他还时常钻研各种颜料上色技巧,别出心裁地用红石磨成粉,与草汁调和,做成颜料上色,因而使得他画出的荷花更显柔美逼真,自成一派风格。

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

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讲述的是元代大画家,著名诗人王冕少年时期寄宿佛寺,刻苦攻读诗书的故事。该故事最早记载于明朝散文作家宋濂的《王冕传》,作品通过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书画名家王冕僧寺夜读的清苦经历。文中有关王冕“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的字句描写,使人们对勤学刻苦的少年王冕油然升起一股敬意,他的求知精神,即使在现代社会,对年轻的莘莘学子们也是一种鞭策。

其实认真追述缘由,王冕僧寺夜读的特殊经历,还有赖于母亲的成全。

童年的王冕家境贫寒,不仅上不起学,而且还时常要替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七八岁上,父亲让他放牛,王冕却独自跑到附近学堂的窗下,偷听学子念书,以至于忘记了放牛的“正事”而惨遭父亲责打。几次三番“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母亲萌生了让孩子自学成才的念头,遂准许他离家搬到佛寺暂住,这才有了后人所熟知的王冕僧寺夜读的小故事。

寄居佛寺期间,王冕常常坐在佛像膝盖上,手捧书卷,挑灯诵读,往往一读读到天明。靠着这种手不释卷的精神,王冕在诗画方面的才学进步神速,不但能出口成章,且每每作画亦是下笔如有神助,笔下的花卉景物无不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传开后,安阳名士韩性被他的苦学精神所感动,于是收他为徒。从哪以后,得益于名师指点的王冕在诗画领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