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
洪洞县的赵城镇原为赵城县,自古民风淳厚,多慷慨悲歌之士。霍泉“分水亭”传说,洪、赵二县因争水从滚油锅中捞取麻钱,洪洞人先以手捞取三枚,分水三份,赵城人则连臂带手捞取七枚,分水七份,其故事悲壮激烈,感人肺腑。
殊不知,昔日赵城另有一动人心弦的故事,却渐渐被世人遗忘。这就是曾经流传于平阳大地和被蒲松龄先生搜集并写进《聊斋志异》的“赵城虎”。
故事说,赵城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只有一子,上山时不幸被老虎吃掉。老妇人悲痛欲绝,向县官哭诉告状。县官闻而笑道:虎岂可以官法惩治乎?”老妇人愈嚎啕哀哭,县官斥责,亦不畏惧。
县官念其年老,不忍加威怒,遂答应捉虎。老妇人仍伏地不起,务必等发出传票才肯离去。县官无奈,即问差役谁能捉虎?有个叫李能的差役,刚喝了酒,醉醺醺地禀道:“我能!”县官遂发出传票,老妇人始离去。
既而差役酒醒,忆及此事,后悔失言。转念县官可能故设假局,以便解除老妇人烦扰罢了,遂向县官交卸传票。县官大怒道:始言能捕,何容反悔?!”差役窘迫,请与猎户同捕获,得到允许。
差役乃与猎人日夜伏于山谷,冀得一虎以塞责。月余无所获,差役受杖数百,冤苦无处可诉,遂走至东郭岳庙,跪而哭祷于神。忽一虎径直面入,差役惊愕,恐为虎所食,然,虎竟悠然蹲立门中。差役道:倘若老妇人之子为汝所害,请听凭我绑缚。”言毕,只见虎竟引颈俯首贴耳受缚。差役将虎牵至县衙,县官问虎道:老妇人之子是汝所害乎?”虎点头默认。县官道:杀人者偿命,古之定律。况老妇人只一子,汝杀之,老妇人何以生活?倘汝肯给她作子,吾赦汝。”虎又点头。县官遂命解除绳索,令虎去。
老妇人闻之,忿恨县官不杀虎以偿子命,次早起得很迟。开门时见有虎衔一死鹿掷地,扬长而去。老妇人遂卖掉鹿肉、皮革以度日。
嗣后,虎遂习以为常,有时竟或衔金帛掷庭中。老妇人生活日益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中亦暗自怀虎德。虎有时来卧于檐下,竟终日不去,人畜相安,两无猜忌。如是数年,老妇人死去。
虎来,如吊唁号哭状,吼于堂中。老妇人素有积蓄,足可营葬,族人共埋之。坟方垒成,虎忽奔来,宾客尽逃。虎直奔坟前,跪卧于地,嗥鸣良久方去,后不复来。
这个故事实在悲壮感人极了。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而这只吃人的猛虎却能知错就改、俯首就擒,奉养老妇人胜过其子,老妇人殁后,悲鸣不已,其忠义感人较为人子而孝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蒲松龄先生在篇末特补一笔云: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郊,至今犹存”。今不知此祠尚存否?倘尚存,我想它定然会吸引大批游客观光、游览,对今日社会上某些不孝敬老人的现象,也将是一个绝妙的教训和讽刺,与此虎相比,不知这些“不孝之子”当作何想?
相传蒲松龄先生在创作《聊斋志异》过程中,曾在蒲家庄柳泉边的凉亭里设茶摊,给过往客人递一杯茶、送一筒烟,然后恳请客人讲一个新奇故事。著名于世的《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先生这样苦心搜集民间故事写成的。“赵城虎”的故事大约就是一个平阳客人讲给蒲松龄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