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注释)

标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正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万籁:各种声音。籁,本为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后泛指声音。

译文:

清晨步入古老的寺院,旭日映照高高的树林。

小路通向幽深的处所,花木守护禅室的僻静。

小鸟在山林怡然自乐,潭影似人心空灵晶莹。

各种声音都归入空寂,只有钟磬声徐徐延伸。

题解: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任盱眙(今江苏盱眙)尉。天宝末隐居于鄂渚(今湖北省鄂城县境)。据《唐才子传》,常建“仕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遁之志”。常建之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诗风与王孟派相近。《河岳英灵集》以其诗置卷首,并评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全唐诗》存其诗1卷。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

赏析:

常建此诗作于仕途失意、游历兴福寺之时,此次游历,仿佛给他的灵魂作了一次洗礼,诗歌描绘了一个清丽而充满幽趣的境界。

一轮初日照古寺,既是写景,也象征着一种常新的力量赋予古寺勃勃生机。小径曲折、幽深,然而其尽头却有一番胜景:丛生的花木中深掩着禅房,这既写出环境的幽美,又写禅僧的胸次,同时表达出作者对这一出人意表境界的惊羡。

在这一境界中,山林景象,使鸟儿怡然自乐;深潭倒影,使满腹经纶者万念俱消。一切尘世的喧嚣纷争都归平寂,天地间只有一阵阵净化人心的悠扬的钟磬声。此诗于充满色彩和生机的画面中寓以禅悟,颇耐品味。

欧阳修曾极力称道:“吾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