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翠翠的悲剧命运分析)
文/慕小七
《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写于1934年,作品震惊中外文坛,同时也备受争议。
沈从文谈及《边城》的创作理念时,说自己并不是主张大家去湘西桃园旅行,也不是通过翠翠的爱情故事来刻意渲染爱情无常,只是想借湘西故事来诠释何为"爱","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关于"《边城》研究"的热潮,《边城》爱情悲剧的探讨,可谓见仁见智。
即使在当下,透过翠翠的爱情悲剧,洞悉悲剧背后的价值所在也十分必要。
01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凑巧"背后善的破碎
《边城》里,茶峒是故事发生的所在地,这里犹如世外桃源,随处拾得的便是水墨画展般的美景。
河水清澈明亮,两岸多竹篁,翠色逼人而来。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永远是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是非常的愉快"。
大自然赐予茶峒细腻的风光与工笔,茶峒孕育着善良、淳朴的子民。
《边城》中的灵魂人物翠翠,湘西的清风丽日晒出她黝黑的皮肤与健康的身体;茶峒的青山绿水赐予她水晶般透明的眼眸;碧溪的竹篁、白塔又送给她一颗不世故的赤子之心。
天真活泼,又乖巧,如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翠翠的爷爷,更是边城里的"公仆"。
二十岁开始便守在溪边,五十年如一日,为往来的过客摆渡,任劳任怨,时刻为过渡人着想,从来都不为自己谋私利。
爷爷总是用那些渡客偷着塞下的钱,买些烟草茶叶。再用茶叶烧成开水为人解渴,把烟草奉赠他人。
即便是团总顺顺,也没有一点架子,更不懂欺世压人,相反大方洒脱,好结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
《边城》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善,沈从文用温柔的笔调,书写着纯粹的诗。
爱情,自是这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沈从文说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边城》中的翠翠、大老天保、二老傩送,就是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不凑巧的是,边城田园牧歌的背后,却是"善"与"悲"极不协调的融合。
边城中的人们,有的饱尝孤独和离恨的苦,有的含恨而去,还有的孤苦地继续生存。
翠翠的爱情悲剧更是令人唏嘘。
大老因得不到翠翠的爱,忧愤出走,溺水身亡;二老因不明翠翠的真实心意,离乡远行。
翠翠自己从始至终,也没能大胆说出那一句"爱"。
正应了沈从文那句"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然而,翠翠的辛酸爱情背后,真的只是"不凑巧"这么简单吗?
沈从文曾感叹道:"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隐藏着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够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文字后的悲痛也忽略了。"
爱情悲剧的背后究竟隐匿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02 翠翠爱情悲剧背后的原因
(1)天保大老对天意的消极反抗
天保一厢情愿地爱上了翠翠,用尽心思也不得到翠翠的爱,在那个时候的边城人看来,这是天意。
天保理应顺应天意,直面翠翠不爱自己的事实,放弃对翠翠的追求,另觅佳人。
可是,天保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有人从中作梗。
天保试图以一己之力与天对抗,对同时爱上翠翠的弟弟傩送表露心声:"鬼知道那老人家存心是要把孙女儿嫁个会唱歌的水手,还是预备规规矩矩嫁个人!"
既然如此,情敌间的公平竞争本无可厚非,无奈,兄弟间不能反目成仇,天保愤而远走边城。
天保的出走也是不顺从天意的表现,但也只是消极反抗。
后来,天保的客死他乡直接导致了翠翠与傩送的不幸,间接导致了老船夫的猝死。
天保的行为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主体意识的觉醒,还是有悖天意的一意孤行?
"天命意识"的存疑与合理性又该如何权衡?
(2)傩送二老在"渡船与碾坊"的抉择中徘徊不定
翠翠打出生就父母双亡,在年迈爷爷的照料下过着单纯的小日子。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让翠翠的生活单纯却不单调。
特别是在翠翠与傩送爱情之间,站起来的那座碾坊,好比一种物化的人格力量。
这种力量牵动着二老的价值取舍与是非判断,从而,使得傩送在"渡船与碾坊"的抉择中徘徊不定,消极被动。
选碾坊意味着傩送要讨有钱人家的姑娘做媳妇,选渡船才代表着傩送要与翠翠结亲。
翠翠的爷爷试探口音:"二老,我听说你不要碾子要渡船,这是杨马兵说的,不是真的打算的吧?"
二老答:"要渡船又怎样?"
二老没给爷爷坚定的回答,爷爷也没好意思继续问。
脚夫劝二老:"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二老说:"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为人弯弯曲曲,不索利,大老是他弄死的。"
后来,面对自己父亲的询问,二老还是犹豫不决,不确定自己该得碾坊,还是渡船。
碾坊的压力与二老的徘徊不定,让善良而又贫穷的翠翠爷爷有了不祥的预感,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终究要悲剧了。
爷爷身心交瘁,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溘然长逝。
(3)傩送与翠翠之间缺少沟通
整个故事中,傩送与翠翠的沟通少得可怜。
翠翠与傩送初次邂逅时,翠翠听闻傩送的声音,误会了傩送说的话,通过傩送的行事,最后得出傩送"是个很好的人"。
第二次见面,傩送借送酒葫芦的机会,邀请翠翠和爷爷到自家的吊角楼上看赛龙舟。
翠翠看清了镇定指挥龙舟赛的傩送,两人相视而笑,通了心意。
第三次,傩送为翠翠唱情歌,翠翠被梦中的歌声浮起,摘了一大把虎耳草。但是傩送并不了解一晚情歌的效果,认为自己当了一整晚的傻子,翠翠的感情线单向向前。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傩送的翠翠有意回避,情到深处,多了几分害羞,但傩送却认为自己得不到翠翠的理会,不明翠翠的真实心思。
如果说,无回应之境,便是绝境。
那么,沟通的欠缺,就是将关系推向绝境的助推器。
傩送自幼便在河上弄船上行、下行,丰富阅历的同时,对茶峒以外大都市的男女情爱之事自然有所了解。
因此,傩送主宰自己的感情,主动接近喜欢的翠翠,理所当然。
但是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常年守在渡口一隅,在感情方面是闭塞的。
因此,翠翠在表达感情时特别谨慎、隐忍,甚至有些压抑。
与傩送的诚意相比,翠翠的单纯令人心痛。
翠翠一系列的懵懂行为将傩送的热情一点点浇灭。
两人感情不同频,打乱了爱情稳步向前的契机。
两人缺少明朗化的沟通,则直接导致了爱情的夭折。
就像心理学所说,两人持久幸福恋爱的本质遵循他提出的"心理可见性原则"。即,你我互相看见,心意互通,爱情方得圆满。
不好好沟通,谈何心意相通?关系只会越来越疏离。
03 翠翠爱情悲剧的价值反思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悲剧的深刻反思是实现自我救赎的有效途径。
翠翠的爱情悲剧,折射出命运的无常,令人心生怜悯,同时,也警醒人们反思悲剧背后的价值所在。
(1)得不到的爱,该如何释怀?
《边城》中,天保只知自己打心里爱着翠翠,却认不清对方不爱自己的现实,受不得伤害的打击,愤而出走远行。
显然,这是幼稚的一意孤行,并非成熟之举。
精神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说过: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真正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对方本来的面目,包括对方不爱自己的事实,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强求。
天保得翠翠不成,就应该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将感情的挫伤慢慢淡化。
既无缘,就不过分执拗,果断放手。
从感情上看破,精神上看开,不沉溺过往的迷恋,放下无缘的人,才能积极拥抱知心人。
如此,与得不到的爱释怀,更是一场重生。
(2)接纳爱与拒绝爱都需要勇气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一方面与两人从始至终都未敞开心扉,没能勇敢说出对彼此的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翠翠对天保拒绝的不彻底有关。
翠翠与傩送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误解,也都是爱的不恰当表达。奈何两人从小到大的见闻相差太远,在对爱的信号的解读上有所分歧。
要命的是,两人都不能正视内心的情感诉求,大胆说出爱,接纳对方。
反思当下,多少错失的爱情,同样因没勇气接纳而夭折?
当爷爷问及翠翠是否不喜欢天保时,翠翠也是含糊其辞,不承认,也不否认。
威尔克斯说过:"爱不是感觉,而是行动",接纳爱需要付诸行动的勇气,拒绝爱同样需要。
要是翠翠及早与天保表明不爱的心意,或许也就没了后续系列不凑巧的悲伤。
(3)及时沟通,让爱不留遗憾
一直观望的爱鲜有修成正果,翠翠与傩送的辛酸结局就是例证。
两个人互相猜测,就是不懂好好沟通。
爱情这事,你在哪里偷懒,必然会在哪里栽跟头。
你与对方的沟通越少,累积的误会与矛盾就越多,爱情之路就越坎坷。
也有人说,我倒是想和对方沟通,可是一沟通就来气,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是因为没有习得沟通的技巧。
首先要认清以下事实:
女人希望用聊天、陪伴建立感情,男人则通过"共同点"建立感情;
女人沟通目的是分享、联络感情,男人则害怕用语言交流情感。
因此,当语言沟通不力的时候,就该暂停对话,通过肢体语言来与对方沟通,制造下意识的亲密感。
比如给对方捶捶背,捏捏肩,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等。
其次,要认识到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感情的和谐,而非争论对错。
允许对方发出与自己不一样的声音并耐心聆听,客观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急着否定对方。
在此基础上,就二人的意见进行调适,制定爱的契约,让对方在感情中开小差的时候及时回神,通过爱与爱的双向流动,获得平方爱。
《边城》开放式的结尾这样写道:
"这个人(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如果有一天,傩送回来,恰好翠翠也在,他们也就真正领悟了个人爱情悲剧背后的价值所在。
但愿那个人能早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