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翻译(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中的难点,考生复习时把握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把握核心路径:
形象——手法——情志
“诗歌是米酿成的酒。”想读懂一首诗,重在品出这“形质尽变”的酒的真醇。故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重在体味从诗意这一为炊之“米”,到真醇之情志的过程。所以诗歌鉴赏的三个核心关键词可概括为形象、手法(技巧)、情志。其中解读诗歌的情志为关键,也是古代诗歌鉴赏的最终落脚点。
(二)深谙解诗要诀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文本常取材于常见诗人的“非典型诗作”,即常见诗人的非成名作。考生可参考如下解诗小口诀:题目定诗由,作者显诗风,注解含背景,意象传情感(关乎形象、情志),手法扣文本(关乎技巧),炼字品佳境(关乎技巧)。
口诀中的第2句之所以是作者“显”诗风,而不是“定”诗风,正好呼应了刚刚提到的高考常考的诗歌文本是常见诗人的“非典型诗作”,所以是“显”而不是“定”。如往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择“常见诗人”杜甫的“非典型诗作”《奉陪郑驸马韦曲》,一改人们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圣形象,表达被韦曲春景触动而产生的归隐之思与入仕不得的无奈之情,以及与驸马交往多日却不被推荐的抱怨等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复杂纠结情绪。它带来的启示是:不应指向杜甫是什么人,从而永远是什么人。故不用“定”而用“显”,意在提醒考生要对“文本”自身有完整关注,真正读懂题目所给陌生的“这一首”。
口诀中的第4句“意象传情感”,也直指上文提到的古诗鉴赏中的核心关键词形象和情志。也就是考生能通过揣摩诗歌的意象,熟悉诗词中典型传统意象的内涵,比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折柳离别情、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见流水感年华时光易逝等。
口诀中的第5句“手法扣文本”,提醒考生对“手法”的理解是关键。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古代诗歌鉴赏的常见手法如下: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方法:渲染、烘托、白描、对比、虚实、动静、抑扬、联想、想象……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
(三)诗歌鉴赏选择题小攻略
近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板块中的客观选择题常涉及对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初步体察,以及对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简单赏析。虽然题目不难,考生却常常因为顾此失彼而误入歧途。其实考生可以这样尝试:先假定客观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将它们快速代入原诗助读;如发现与诗歌意蕴有明显冲突或前后矛盾之处,所对应的选项便是错误的,同时也能大致读懂原诗。
考生要注意的是,通观全诗时要有意识地聚焦于选项局部,力求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检索选项,以找到以下四大错误陷阱,先用这“四大陷阱”试错,不符合再斟酌。
1.“翻译/理解”错误陷阱。
2.“感情基调(或格调)”错误陷阱——扣情志。
3.“绝对表述”(“全都”“只有”等)错误陷阱。
4.“手法技巧”错误陷阱。
比如此题: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描写天寒风紧、满地碎石的场景。
B.“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回忆昔日醉酒袒衣、举臂待鹰的神态。
C.“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对比少年意气和老年猛气,欲扬先抑。
D.“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描绘猎鹰思念猎物,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坚守不渝。
A项,锁定“天寒风紧”“满地碎石”两个短语,可知原诗“风低削碎中原路”是写鹰在广阔平原乘风掠过大地,“风低削碎”是一种传神的笔法,把雄鹰盘旋直下、呼啸而掠的威猛之势灵动写出。而不是自然之风“寒”“紧”,刮得“满地碎石”。这里A项属“翻译/理解”错。
C项,锁定“对比……”和“欲扬先抑”两个短语,发现这里并未将“少年意气”和“老年猛气”对比,也没有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本项属于“手法技巧”错。
D项,锁定“猎鹰思念猎物”和“对理想的坚守不渝”这两个短语,发现这个“思”的主体是词人,本句的意思是月黑沙黄的夜晚,“我”这时偏偏想起了“你”。“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寥廓的天宇。作者“思”的是鹰,思的是建功立业的有志之士,其实也是思作者自己。这种“思”还可以作为作者自我追求的表陈,他思念的是被赏识,从而得以一展大才,有所建树。本项既有“翻译”错,又有“感情基调”错。至此,便可以选出正确的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