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璘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马璘传翻译)

马璘是唐肃宗、代宗时期的著名将领,他身上有着传统义士的慷慨英勇,也有武臣贪敛钱财的恶习。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人,对马璘的最深刻印象,应该都是他的勇猛。

在他二十多年的征战足迹中,以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的昭觉寺之战。在这场代宗即位后唐军开展的第一次大战中,马璘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时,天下兵马元帅李适(后来的唐德宗)、副元帅仆固怀恩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回纥等军会师,自陕州、陈留方向夹击叛军,准备收复东京洛阳。安史叛军主帅史朝义顽强抵抗,在所派部下数万为唐军所败后,甚至亲领“精卒”十万出城,“营垒如山,旌甲耀日”,于昭觉寺列阵。

唐军诸将发起猛攻,杀死大量叛军,但始终无法冲破叛军阵线。在此危急时刻,马璘不顾安危,以一镇节度使之尊,亲领部下五百人冲阵。在夺下叛军两个盾牌之后,他深入万众之中,“入贼阵者数四”,奋力拼杀,“贼左右披靡,大军(唐军)乘之而入,贼众大败”。

【唐平安史之乱形势图】

唐军趁胜发动反攻,转战至石榴园、老君庙,再败叛军。一路追击,叛军“人马相蹂践”,跌下悬崖,尸首填满尚书谷。总计此役,安史叛军或战死、或被擒,损失八万人(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史朝义仅领亲随数百东逃,洛阳、河阳相继被收复。

在这次决战中,马璘的突出表现为唐军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而中兴名将李光弼也对马璘的勇猛印象深刻,称赞道:“我行军用兵三十年,从没有经过以少胜多,雄健矫捷像马将军一样的人。”

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

而实际上,马璘的英勇过人不止体现在这一次战斗中。

作为安史之乱后自安西内调的将领,他在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卫南之战时,便“以百骑破贼五千众”,从而崭露头角;

仆固怀恩之乱时,马璘从河西东行,且行且战,直达凤翔,以必死之姿态直击吐蕃,迫使其撤退;潘原之战时,又独自率领两千精兵夜扰吐蕃军营,致使其军心大乱。

马璘在任邠宁节度使前后时,虽然碍于自身贫弱,无法对吐蕃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但他屡以勇战,“频破吐蕃……前后破吐蕃约三万余众”,正如《旧唐书·马璘传》所说:“镇守凡八年,虽无拓境之功,而城堡获全,虏不敢犯。”

马璘不仅武功绝伦,且能宽大为政。

  1. 他面对勇敢直言的段秀实,能赦免即将被枉杀的军卒;
  2. 新年元日之际,有人建议赦免偷盗军卒,但马璘并不纵容这种投机风气形成,按照军法将其处死;
  3. 泾州大旱,有人以巫术求雨,马璘却不惑于此举,知道“旱由政不修”。

马璘以慷慨效仿先贤而立志从戎,一生征战,“忠而能勇,武干绝伦”,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忠于朝廷,抚恤百姓,的确为大唐帝国的中兴猛将、“雄边威敌之臣”。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