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姜夔译文及赏析(姜夔暗香全词翻译)

梅花一直是文人笔下的宠儿。

有人用它来传递友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人用它来寄托相思,“江南梅花几度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更多的人借它来抒发高洁志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这些咏梅佳作中,如果说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诗中绝唱,那么姜夔的《暗香》和《疏影》应该算是词中翘楚,从开篇美到结尾,800多年来无人能超越。

今天就来先来讲讲《暗香》这首词。

姜夔的很多词作都有小序,这首也不例外,根据词前的小序,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词写于1191年的冬天,当时词人冒着大雪到苏州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

范成大向他索要新词,他当场写下两首词,范成大看后爱不释手,令歌妓练习演唱。

根据元人所作的《砚北杂志》记载,姜夔离开时,范成大还将其中一个名为“小红”的歌妓送给了他。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便是他携小红路过垂虹桥时所写,诗中所言的“新词”正是《暗香》和《疏影》,可见姜夔自己当时对这两首词也是颇为得意。

在这首《暗香》里,词人通过吟咏梅花,来抒发自己对往昔的怀念,词句静美,情感细腻,令人心醉。

词的上半阕通过回忆昔日花前月下的美好情景,抒发如今年华易逝,才意两疏的伤感之情。

开头的“旧时月色”三句一下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月色朦胧,疏影横斜,笛声悠扬的意境中。

“几番”说明这样美好的一幕,词人曾不止一次经历过,也正突出了他对往昔的留恋和向往。

月光、梅影、笛声,原本就够美,词人接着又加入了“玉人”。

又是梅花绽放的季节,可是昔日不顾清寒,与他攀折梅花的“玉人”,却不知在何方。

忍不住想起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虽然不知这位“玉人”究竟是何许人也,但是词中所流露出的那种怅惘之情依然令人动容。

接下来“何逊而今渐老”,词人从回忆转回了现实。

何逊是南朝诗人,是出了名的喜欢梅花,他的代表作《咏早梅》,“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词人这里以何逊自比,足见他对梅花的喜爱。

彼时的他其实也不过三十多岁,却说“人渐老,忘却春风词笔”,人未老心已老,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结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竹林外梅花稀疏,暗香浮动,使词人微澜的心绪更加不平。

这里最妙的是“但怪得”三字,原本“竹外疏花”、“香冷”、“瑶席”这些都是写景,这三字便起着化景物为情思的作用,含蓄婉转,令人回味无穷。

上半阕从回忆写到现实,倒装的写法更加突出了他对昔日的怀念,可见词人之匠心独运。

再来看下半阕。

“江国,正寂寂”,开头便营造了一种极其清冷的氛围。

“江国”就是指江南水乡,此时的江南水乡正是一片寂静,而远方呢?他思念的玉人所在之处,是否也是如此情景呢?

他不知道,他想要效仿南朝的陆凯给远方的故人折梅寄相思,可是山高路远,雨雪霏霏,他的愿望落了空。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他想要借酒消愁,结果却是“酒未到,先成泪”,愁上加愁,最后只能和眼前的红梅默默相对。

这里的“无言”又暗合前面的“寂寂”,将寂寥的氛围推向了顶峰。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他又回忆起了两人昔日携手共赏梅花的情景。

“千树压、西湖寒碧”,寥寥几字,便刻画了一幅极其阔大的寒梅傲雪图,尤其是“压”字最为传神,将梅花之多,气势之强写到了极致。

和故人在西湖孤山共赏梅花,这是词人记忆中最美好甜蜜的画面,回忆至此,词人的情感已到了高潮。

但是结尾又瞬间回落,“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从千树万树盛开的繁华景象到片片凋零的萧瑟之景,在这巨大的反差中,将词人的思念、惆怅、惋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几时见得”又与上阕开头的“几番照我”相呼应,回环全词,创造了一种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令人叹绝。

整首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今昔对比,将词人的情感起伏刻画得入木三分。

语言清丽,音节谐婉,读来朗朗上口,就像张炎在《词源》中所言“不惟清真,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END-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