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瓮救友文言文翻译(破瓮救友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②,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自是⑤手不释书,至⑥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⑦,足跌没⑧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⑨,儿得活。

注释

  1. 凛然:庄重的样子。
  2. 《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
  3. 退:回去。
  4. 指:同“旨”,主要意思。
  5. 自是:从此。
  6. 至:(甚至)到了。
  7. 瓮(wèng):一种盛东西的口小腹大的陶器。
  8. 没:沉没。
  9. 迸(bèng):涌出。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像成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氏春秋》,他非常喜欢。回家以后讲给家人听,就大致理解了书中的主要意思。从此,司马光就非常喜欢读书,甚至忘记了饥渴和冷热。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瓮上,失足落入瓮中被水淹没,别的孩子都丢下落水的小孩逃走了。司马光却拿起一块石头把水瓮打破,水瓮里的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一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完成。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去世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刻苦勤奋,生平著作甚多。

出处

元·阿鲁图《宋史》

启发与借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司马光小小年纪就能够如此沉着冷静、机智过人,让人不禁由衷地赞叹。

有人落水,通常想到的解救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当时司马光年幼、人矮、力小,且缸又高又大,无法让“人离开水”。这时,司马光能够随机应变,反常规而行,砸破水缸,使水流出来,让“水离开人”,同样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所以,当一个问题无法解决时,不妨先冷静下来,从其他角度甚至反方向来思考一下,有时就会豁然开朗。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