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赏析(菩萨蛮温庭筠赏析感情)
最近好像特别喜欢李商隐和温庭筠,写文章也总是围绕这两位来写,喜欢李商隐自不必说,在我心里,他是唐诗最后的巅峰;而温庭筠则是词人里面,具有开山之功的人物。不是说温庭筠是第一个填词的人,但他绝对是第一个大量填词的人,也是真正让词诗化的人,还有一点,温庭筠填词的音韵之美,真是有一种出神入化的感觉。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我们知道,词原本就是古人的流行歌曲,既然是歌,就要讲音韵,你看这首《菩萨蛮》,开头两句“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以“枕”和“锦”结尾,给人什么感觉呢?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这两个字都是上声(现代汉语三声),声音从曲折幽婉、到上扬悠远。
这两句写的梦,有一个女子在水精帘里、颇黎枕上睡觉,古人爱熏香,所以屋子里、被褥上都充满了暖暖的香气,你且不管这个女子是否美丽,光是这略显暧昧的气氛,就足以刺激人的荷尔蒙了,再加上结尾这两个上声字,那种悠扬婉转的意境,就出来了,可以笃定,她一定做了个非常缠绵的梦。
接下来两句突然就跳到了“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江边早春之景,柳叶儿刚刚发芽,嫩绿嫩绿的,才会如烟;春暖的时节,大雁也飞回来了,掠过一轮西斜的残月。
简直下笔如脱兔,刚刚还在做梦,怎么就突然到了江上?有人说,梦境似幻似真,所以“江上柳如烟”,其实也是在写梦,这当然是一种理解,但我见过最妙的解释是俞平伯先生,大意说:暖香梦境如此,江上嫩柳如彼,都是美好的形象,无论你能不能理解其意,但都能知道,这是极好的语言。
这两句又以“烟”和“天”结尾,都是平声,读起来非常轻快,从梦境到江边,本来就是跳脱的,用上这两个平声字,就更显出轻巧空灵之感。
同时还用了几个既有传统特色的意境,一是“柳”,古人相别时会折柳相送,代表不舍和怀念;二是“雁”,大雁是用来传书的,也是怀念;三是“月”,月亮自然还是怀念。云中谁寄锦书来?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读懂了这几句所蕴含的相思怀念之情,才能更好地读懂下片。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人胜”是啥呢?有典出自南朝梁《荆楚岁时记》:“人日剪彩为幡胜”,咱们刚刚过完春节,肯定知道一个传统,我们的传统春节中,把初一到初七归为“鸡、狗、猪、羊、牛、马、人”七日,许多人不知道啥意思,其实很简单,如果初一这天天气好,说明你家在这一年的鸡就能养好,以此类推,到初七这天,如果天气好,那家人就会平安顺遂一整年。
以前每当人日,在荆楚地区,妇女就会把五彩丝帛剪成一个形似幡旗的物件,戴在头上,大家互相比较谁做得更好看,有一点争奇斗胜的意思,所以叫幡胜。你看温庭筠是用怎样的幡胜呢,秋色的藕丝,颜色是美丽的、材料是珍贵的,这样剪出来的一个参差曲折的幡胜。
人日剪彩为幡胜,所以是人胜,那就很明显了,人日既然是一年中人过年的日子,自然就会与相思怀念挂钩,唐朝高适在人日这天怀念杜甫,就写了“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所以温庭筠这两句词,还是相思怀念的情感。
这里又有个音韵上的妙处,“浅”和“剪”都是上声,前面说了。更妙的是“秋色浅”、“参差剪”都是齿音,人胜的形状不是参差的吗,你都不用看到他剪的人胜究竟是什么样,光读这几个字,就有参差错落的感觉。
最后“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这两句可能是温庭筠被“喷”最多的句子了,红是花红、香是花香,他到底是把香红(花)戴在头发中间,隔开了双鬓;还是把香红戴在两鬓,被中间的头发隔开了?“玉钗头上风”也一样,这到底是什么鬼,完全读不通啊!
因此有人说这两句词完全没有逻辑,根本不通。
其实大可不必,语言的魅力就在这里,不要用理性的思维去理解,跟着感觉走就行了,好比温庭筠另一首《菩萨蛮》说“花面交相映”,你又何必去追究花面是怎样相映的呢,她给你美感就行了啊!
而且你读这首词,前两句是静态的暖香之美,接着两句突然十分跳脱轻灵,下片前三句又是静态的,甚至“玉钗头上”都是静态的,这画面也太死气沉沉了吧,所以他突然来一阵风,掠过头上的玉钗和香红,只一个字,呆板的画面就被盘活了,灵动之感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