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父诛于楚文言文翻译(伍子胥父诛于楚文言文翻译分享)

《越绝书》是记载古代吴越地方史的杂史,又名《越绝记》,杂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史实,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

《越绝书》特别注重伍子胥、子贡、范蠡、文种、计然(计倪)等人的外交军事活动;有的为《史记》所采用,如勾践行计倪、范蠡之术,其道在富米贵谷。

今天这一段书,就是伍子胥的为父报仇的故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就是小皇帝的老师),负责教导太子建,后来太子被费无忌(一个坏人)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陷害了伍奢,又开始算计伍奢的两个儿子。

这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的做贼心虚小人戚戚!

费无忌就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分明是他自己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背后算计阴险至极。

楚平王听了,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

古代君王似乎特别容易被佞臣蒙蔽迷惑——冤死几个人算什么,江山社稷最重要!

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伍员为人刚烈暴戾,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伍员说的就是伍子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知子莫若父。)

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若来,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掉伍奢。”

伍尚要去,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伍子胥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兄弟俩,我兄弟俩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去了便不能报仇雪恨。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如果这个时候伍子胥一腔愚孝去了,那就真的被‘一锅端’了。

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怨父亲召我们以求生路,而我们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又对伍子胥说“:你可逃走,你可以报杀父之仇,我将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来捕伍子胥。

看到这,我很敬重伍尚,在命与义中艰难取舍。

伍子胥挽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逃走。

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走了,叹息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

伍奢这句话说的有点奇怪,不担心自己的儿子,反而在为楚国的命运担忧,恕愚无法走入他老人家的内心深处。

伍尚到了楚国都城,楚王将伍奢并伍尚一道杀死。(真是白送人头!)

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

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过了许久,楚国与吴国两国兴兵交战。吴国派公子光讨伐楚国,攻破楚国的钟离、居巢凯旋而归。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楚昭王继位。

吴王僚趁楚平王死了,派两位公子率兵袭击楚国。楚国派兵切断吴兵的后路,使吴兵不能返回。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派专诸行刺吴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阖闾继位后,志得意满,就召伍子胥赐官行人,与他共商国事。

阖闾即位三年,就兴兵与伍子胥、伯嚭(pǐ)攻打楚国,夺取了舒地,并捉拿了当初吴国投降的二位将军。

公元前511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飅(liú)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员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对伍子胥、孙武说:“原先你们说郢都不可攻入,现在怎样?”

二人回答说:“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唐国、蔡国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务必先得到唐国、蔡国的帮助才行。”(下面这段书就涉及到楚王是怎么得罪的蔡国。)

阖闾听了,调动全部兵力与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寻找昭王,没找到,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

以下为《越绝书》“伍子胥父诛于楚”原文及翻译:

(原文):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

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求见吴王阖闾。

(原文):阖闾曰:“大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雠(chóu 同“仇”)于楚。

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就准备将替伍子胥的父亲报仇。

(原文):子胥谏曰:“诸侯不为匹夫报仇。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匹夫报仇。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来报杀父之仇,不可以。”因此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原文):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

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náng)瓦(囊瓦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是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的孙子,所以囊瓦是楚国王族。为人奸诈,贪财,曾经敲诈过唐成公和蔡昭侯。)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

(原文):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

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

(原文):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 [1] 愿为前列!”

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 寡人愿意做先头部队!”

(原文):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

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

(原文):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

蔡昭公听说伍子胥在吴国,便请求伍子胥解救蔡国。

(原文):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

伍子胥因此向吴王阖闾禀报:“蔡昭公到南方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这样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

(原文):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

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寡人愿意做先头部队!’

(原文):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

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

(原文):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

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现在正是时候。”

(原文):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

吴王阖闾因此派伍子胥率领部队,解救蔡国并讨伐楚国。

(原文):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

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卒,拿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

(原文):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说:“从前我父亲没有罪过,但是你杀了他,如今我要用这种方法报复你!”

(原文):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yǐng)者何?楚王治处也。

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相。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楚国的都城)。

读后感:

伍子胥鞭尸这件事理性来看,是不明智的,是失败的,因为鞭尸什么事实也改变不了,反倒让世人侧目,会对他的人品加以揣测,留下一个暴戾不仁的名声。

而从感性来看,如果单纯说伍子胥鞭尸报仇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那他的报仇又是成功的,毕竟以这样一个形式完成报仇这件事,是当时最痛快的方式。

在这段故事里,伍奢是愚忠的,他自己与儿子大难临头时,他还在为楚国忧心。而他的儿子伍尚在明辨利害的前提下,仍选择赴死,值得尊敬,但不值得提倡。而这段书的主角伍子胥能够准确判断时事,卧薪尝胆,把握机会,果断出击,确实是一个厉害的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