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楚国上蔡人(今湖北与河南的交界之处),李斯少年天才,在加上好学刻苦,便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又因其办事干练。为人机警,被他人推荐为吏。
一日,他从老鼠偷食中得出一条人生感悟:老鼠能够自由进出到人与狗所不能进入的地方,只因为老鼠较小,推到人生上,人不管是贤还是不肖都是相对的,只有找到对应的地方,即使不肖也能成贤。
不久,他嫌弃官小便辞官而去,便继续游荡江湖,在增加自己的阅历,于是他便拜荀子为师,学法是和帝王之学,几年以后,李斯学有所成,就跃跃欲试,想力师干事业去了。最终,李斯选择了秦国作为自己才能的施展之地。
刚当客卿不久,秦国便发生了一件政治大事,李斯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才使自己的政治前途免毁于一旦。
因秦攻韩甚急,韩王无计可施。这时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向韩王献计:郑国假装投降秦国,鼓动秦王政派人修水利,用以消耗秦之国力,延缓秦向外进攻。
不久,郑国的阴谋被识破,秦国内大哗,宗室大臣都说从别的国家来的客卿都是间谍、特务,应全部驱逐出去。秦王政因受郑国所骗,气恼不已,就下令把所有在秦国的外国人全部赶出去。而李斯是楚人,也属驱逐之列。在他接到驱逐出境的命令后,就斗胆向秦王政上了一个奏章,毫不客气地指出秦王政这样做是愚蠢之举,是强大对手,削弱自己。并建议秦王政收回成命,重用客卿,为秦统一六国服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李斯说:“自从秦穆公起一直到秦昭王、庄襄王,都有客卿,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商鞅、张仪、范雎等人,都是外国人,可他们并不是间谍,恰恰相反、这些人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怎么能一概而论都说客卿不好,要驱逐出境呢?”李斯又说:“如果说外国的不好、那你秦王宫里用的包括宫里装饰的玉石奇珍,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球,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风之旗等,都是外国的,秦本国一样也没有,你为什么认为好呢?”最后,李斯提醒秦王:“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散于天下的根本原因,你这样做只不过是削弱自己、壮大散人,是把钱,粮和武器送给政人的助柴为虐的愚新之举。”秦玉政天资聪明,下连客令乃一时之气。李斯的《谏逐客书》语言非常激烈、措辞非常严厉,但秦王政认为他说得对,就停止逐客,宣李斯入宫,商讨统一的大计。秦王政此举被历史证明是对他统一中国非常关键的措施,如逐客,人才不为秦用,统一天下将遥遥无期。
秦王政见到李斯时,非常客气地道歉道:“寡人一时不明,以致逐客,先生直言劝谏,足见对秦国之忠。以先生之计,统一天下当从何处下手?”见秦王虚心求教,李斯就向他提出了内部瓦解和军事打击两大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他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虫蛀于内,斧必毁之。现六国名义上是国家,有的实际上只有秦的一个郡县那么大,但如果他们内部团结,彼此又联合起来,那事情就麻烦了。以臣之见,大王不如出重金,使善言之士游说诸侯,离间其君臣,杀戮其良将,使其内部崩溃,并继续远交而近攻的方针,然后大王选良将,率大军从外攻之,无不立毁。”
秦王一听,连连称赞:“真良策也。”于是拨重金交给李斯,让他去游说诸侯、大臣,使其内部瓦解,对重金的用法,秦王不问出人。后来的实践证明,李斯为秦王出的这一计谋,确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胜百万雄兵。比如秦将王翦攻赵时,碰到的对手就是当时天下名将李牧。这个李牧曾一战而破匈奴二十万众,被国人誉为“赵国北方长城”,极善用兵。李斯游说、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一次就送黄金一万斤,让他在赵王面前谗毁李牧,许诺事成之后拜为赵地郡守,结果李牧被撤职,后被杀。李牧一死,秦军如人无人之境,迅速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赵亡。
这样一来,游说工作收到了奇效:关东六国的国王想合纵又不齐心,国内又不团结,互相诋毁、拆台,眼看着秦国来攻,却无能为力,有兵,打不了仗,有将,又不听指挥,人心惶惶,却不知问题出在何处。所以,秦王政只用了十年,就攻灭了山东六国。应该说,李斯的间谍工作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