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在他几岁的时候,母亲就亲自口授其诗歌,19岁就开始学习填词,30岁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词集。他极力反对清王朝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并积极主张改革,梁启超就曾赞扬他对晚清思想的解放起了很大作用。
可是龚自珍虽然才华横溢,仕途却一直不顺。道光三年,已过而立之年的诗人依然是一位布衣。其实他并非一心期望当官,只是他不甘心科举考试总是失败,也让他逐渐思考了一些更深刻的问题。
他经常将自己关在屋里,独自一人读书思考,有了心得就记录下来;灵感来了,就挥毫赋诗。他的《己亥杂诗》流传久远,不仅技巧娴熟,而且见解不俗。
诗人曾四处闯荡,更见多识广,所以他的诗歌总是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他自己也因为感悟颇多,而常常不能自已,有一次睡醒后竟然泪湿衣衫。下面介绍龚自珍午睡后创作的七绝,行文顿挫,又卒章显志。
午梦初觉,怅然诗成
清代;龚自珍
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
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这首诗就是他落第后心情郁闷,有一次午睡醒来的即兴之作。题目中有“怅然”二字,说明他即使在梦中也并不快乐。都说梦是反的,难道他白天就心情舒畅吗?
其实还应该是古话说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因为作者思考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他发现了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弊端,但又无力改变,所以才非常痛苦。
诗的大意是:不像是想念远人,也不像是进入禅定,一觉醒来,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滚落下来。瓶里的花儿安放得很妥帖,炉中的香烟也稳定地散发,诗人却忽然想起廿六年前的童年时代,于是便努力地追寻那颗童心。
首句描述诗人午觉醒来的感觉,“不似怀人不似禅”。此前诗人已经参加了五次会试,却都是铩羽而归。其间他的妻子也因误诊而去世。诗人心中无限悲伤,却经常觉得无人可诉。后来他虽续弦,但心境早已不似当年。
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这个午梦非常奇怪,醒后就有些恍恍惚惚,既不是六神无主,但又无法安静下来,总觉得应该去做什么事情,但又好像无事可做。
其实诗人是陷入了一种极度迷惘之中,既非遐想无端,也不是断绝杂念,因为毕竟他还很年轻,也对未来抱有极大的期望。梦境虽然虚幻,感受却极其真实,每每从梦中醒来,就如庄周梦蝶,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诗人由梦境回到现实,千愁万恨,又理不出头绪,却不知不觉地“梦回清泪一潸然”。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人们应该知道,若真的是泪雨滂沱,必然是伤心到了极点。
李商隐就有一首《泪》,作者在诗中描述了生离、死别、失恋、闺怨等几种情况,最后却说,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龚自珍不说自己为何落泪,但读者却可以猜测到其中原因,既有落第之苦,也有丧妻之痛,更有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
诗人痛苦了一会,心情才逐渐平复,转眼又看见屋内的一些陈设,又再次感慨万端,“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诗人凝望良久,感觉梦醒之后,一切都依然如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忧愁和伤痛而改变一点点。
不过花瓶和香炉虽然不解人意,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童真年代。二十六年前,他才7岁,不知世间的悲伤,不懂宦途的烦恼,也没有体验婚姻的幸福。但是那时他就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也常常缠着父亲带他到很远的地方去玩。
龚自珍的这首绝句语言平易,又行文顿挫,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惘,对过往的留恋,更委婉地抒写了对现实社会的担忧与愁怨。
读者也可能会想起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位自称人间惆怅客的词人,也经常独自落泪,虽然原因不同,但心情相似。若是两位才子可以跨越时空进行对话,彼此一定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