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下载(黄帝内经原文全文)
典录原文(倾斜体为原文,其余为后续)
二王古,歧辕远。经册亡,方生独,方士啬,忧生怜。执所密,莫外传。
昔容成子侍商,哀其道不彰。身退以游四野之陆故,考集子十数人,之游录者三十数,历十三春有时,成册者曰内经十八囱,合七十二卷。曰九纪九囱,合三十六卷。曰九真九囱,合三十六卷。
故录者,容成公谓考虞。继之,歧载公曰唐鹿,田陈公曰季裳,长怜公曰子徎,宣郑公文夏,嚣兼公仲山,歧山公子甲,邽上君胤鬤,秦右公伯穰,西倾公伊環,关丕公季容。
殷周之伐亡北山,尚粱公扈瓤,上邽公齐萠,阴渭公蔡蓒,江右公汤举,殷常公丘宣,长桑君扁鹊,平灵君子阳,东海公越人,虞山公子廉廿傅也。亡之南山者,侯王伐已,兆庶惶惶,秦乱也。
雦池公季恬孝,汉江公刘憕当,楚长君夏恕沾,樵山君华懬眴。至圯髯公黄志石之后者,即传派次考录,以证来者矣。
(上为圯髯黄公附九真之言也。派则以字廿,次而傳传之,则余七十有一嗣也。此处今删去派次,及辨伪法者,唯恐不耻者幌其传而祖蒙其垢耳)。
……心者,形內也,非表也。字者,次也,非名也。礼之举而道隐,文乎?怜乎?故容成师者,会其天下众而录之,今祖容而远,我自次其志矣。
者后续
当此之世,模利拜金而崇险恶。余本草莽野荄,灰乎其志而溃乎其传之旨者,惟恐其亡于无形,故录之成册供国人参考之。以减罪责之难痊乎心思尔。
自戊子始,历数载而录译,力图本来以公布。案师授语气而标点者,恐其顺官腔而失原意也。即不敢丌自立髙,那堪几于案俏,只求原来也。唯印刷竖版之无从古,则其貌无稽已,故分句用句号,虽致古意洋腔,亦莫放心去之,乃余知数千年之累而不忘其楚之意,谨希高明恕之。
又自始至终,余荷助于契友良多矣,蒙众人之正误,承惠而成册,余不甚感激之至矣。
至于独古之字,余谨依据师授图之。古原无楷体,余增托小友任毅伟造之,初曾自慰,久而病矣。恐远其心而走于标也,故思审再三否之,不录文中也。
再者音切韵味,虽随传语而异。数千年之流传,注疏错讹加之亦非稀有,唯望斯好者自辨之。余竭尽所有,存疑不忍减,如病病辛苦于病,不能自已。於是愧汗于先而歉疚于后焉,无能使祖荫复原之过使然矣。
商容后学憭一
以上内容出自三申道人编撰之《玄隐遗密》,目前以出版发行,内容包括:《黄帝内经》上篇10章100篇和下篇8章73篇、《九常记》9章48篇、《九真要》内篇9章44篇和外篇4章29篇、《阴阳大论》上下2卷13篇及《龟书》上下2篇。
以上内容言明此书为容成子历时13年,通过对当时留存的各类医书重新整理,编纂成册而来。内容包括“内经72卷,九纪36卷,九真36卷”。其内容与现今流传的《黄帝内经》内容有很大不同。
现今流传的《黄帝内经》是经过历代整理汇编而成,其内容也经过不同时期的失佚及修订,主要有两种的版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版、唐代杨上善整理的《太素》版。
《黄帝内经》一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班固著),其中提到古代医经“《黄帝内经》18卷。《黄帝外经》37卷。《扁鹊内经》9卷。《扁鹊外经》12卷。《白氏内经》38卷。《白氏外经》36卷。《旁篇》25卷。右医经七家,216卷。”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提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阴阳大论》。”虽然未提到《黄帝内经》,但提到了其组成的《素问》、《九卷》。
《素问》原来共9卷,后经唐代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南宋·史崧氏重新校订后,由9卷扩为24卷。以上的《素问》《灵枢》后又经北宋林亿等校注成为现行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
下面介绍一下容成子。
容成子又名容成公,黄帝时代人,是黄帝众多老师之一,他创历法,居住于崆峒山,曾在太姥山、青城山等处游历修炼仙道,探求长生不老之术。历史上许多史书记录其著作,如《汉书·艺文志》著录房中家《容成阴道》二26卷,阴阳家《容成子》14篇,《后汉书·方术传》有容成子内容,葛洪《抱朴子·内篇》收《容成经》1卷。
黄帝仰慕其道,为了迎接他的造访竟然要“乃造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即访”,可见仰慕至极。这也难怪道教兴起后,推崇为仙。力牧是黄帝手下的大将,力大无比,善于射箭,在涿鹿大战中战胜蚩尤,是远古畜牧民族首领。容成子是黄帝的大臣,两者都深受黄帝喜爱。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原文所写的内容。
文章第一段指出早在商代的时候,“内经”已经在消亡。方士们靠着这些秘方偏方大肆敛财。容成担忧前人的智慧失传太可惜,本处所藏秘本是不外传。
文章第二段记载商代的容成子从商帝臣子的职位退隐之后云游四方,历时十三年,收集十多人的研究成果,拜访三十多位医家,完成《黄帝内经》《九真要》《九常记》等的整理。其中《黄帝内经》写在竹简上有72卷,放在18个盒子中;《九常纪》和《九真要》各9盒,各36卷。
由此看来,容成公从商朝臣子辞职,专心攻医道,留下了这份宝贵资料。此《黄帝内经》为商代版或称容成子版,内含许多夏代文字。因此《黄帝内经》的医学研究很可能是起始于轩辕和岐伯,而《黄帝内经》可能成书于夏代。汉代的无名医师大概担忧《黄帝内经》的绝传,而且夏朝文字晦涩难懂,于是改写和简写了《黄帝内经》成为如今传世的流行版。
本人古文水平有限,如果对“典录原文”理解有误,恳请各位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