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0]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21]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2]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20] 静—贞静。姝(shū)—貌美。俟—同“竢”,等待。城隅—城上的角楼。爱—同“薆”,隐藏。搔首—用头上所佩戴的首饰挠头。古人用象骨制作一种首饰,称为揥(tì),可以帮助把头发扎起来。古人在思考问题或想念亲朋的时候,把揥拿下来挠头。踟蹰(chí chú)—徘徊。
[21] 娈—美好。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笔管,古时候女史用彤管来记载后宫中发生的事情。炜—红色的光彩。说怿(yuè yì)—同“悦释”,喜悦之意。人喜悦则心情释然。女—同“汝”,你,指彤管。
[22] 牧—郊外。牧为放牧的地方,放牧的地方在郊外,所以用牧来指郊外。归—同“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一种香草。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一说异同“瘱”,喜悦,指所赠茅草的确美丽而且令人喜悦。匪—非。女—同“汝”,指荑。
[赏析]
关于此诗,古人有不少误读。如《毛诗序》说:“《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以为是一首讽刺卫国国君的诗。又说:“城隅,以言高而不可逾。”说此女“其美色姝然,又能服从君子,待礼而后动,自防如城隅然,高而不可逾。有德如是,故我爱之,欲为人君之配”。把诗中的女子说成是谨守礼法的楷模,可以为人君之配。在今天看来,都属于过度阐释。
其实,此诗所写,不过就是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且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主人公是一位恋爱中的小伙子。
诗分三章,分别写了三个不同场景的约会画面:
第一次,是静女约“我”在城墙脚下相见,“我”到了,她却藏了起来,“我”遍寻不见,急得抓耳挠腮,东张西望,不知如何是好。你看,这姑娘哪里是什么“静女”,分明是个喜欢恶作剧的调皮鬼呢!
第二章,镜头“闪回”,写另外一次约会,姑娘别出心裁,送给“我”一枚“彤管”(红管的笔,据说是宫廷的女史专用;一说是和下章的荑草同类之物)。这红色的彤管,那么亮泽而悦目,就像姑娘美丽的脸蛋一样令人陶醉!
第三章,镜头再次“闪回”,写又一次约会,那时姑娘从郊外的牧场归来,送“我”一株新鲜的茅荑草,实在是好看又奇异!不过小伙子话锋一转,说:也不是这茅荑草本身多么好看,只因她是美人所赠,所以才显得分外美丽!如果说“爱屋及乌”,这就是了。
这诗的跳跃性很大,但基调和旋律是一致的,洋溢着欢快、俏皮、甜蜜的情感氛围。恋爱中的人常常充满童心,言语、行为无不富有童趣,静女的躲藏,“我”的“搔首踟蹰”,都是孩子气的行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天真烂漫的快乐,就在这样下意识的行为中如花绽放了。(刘强)
---摘自《诗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