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简介与杨贵妃(安史之乱详细介绍)
文:木木(读史专栏作家)
要说起来,唐玄宗李隆基这个风流帝王一生女人无数,最痴迷的却是两个女人:武惠妃和杨贵妃这一对婆媳,既然武惠妃的使命是终结“开元盛世”,那么杨贵妃的使命则是引发“安史之乱”。
因为这两个女人,李隆基统治的大唐王朝鼎盛繁荣,但也盛极而衰,而杨贵妃则成为了唐朝衰败的牺牲品。
作为隋朝杨氏的旁支后裔,杨玉环是在十七岁那年嫁给寿王李瑁,成为“寿王妃”,从而走进了大唐李家皇室的。
在做寿王妃的五年时间里,寿王李瑁对于自己的王妃并不专情,他还有很多侍妾,并且侍妾在不停地生孩子。
少年夫妻自然是有浓情蜜意甜如蜜的时候,不过当那段甜蜜而新鲜的时光过去,并不出众的李瑁显然还没有他的父亲李隆基更吸引人:
1.论颜值,正值盛年的李隆基仪范伟丽,而李瑁显然没有他那样的稳重气质;
2.论性格,李隆基有血性够果敢,在父亲李旦一味退缩忍让的时候,他选择了灭掉韦家夺得天下,后来更是连太平公主都敢灭了,而李瑁连妻子都拱手相让,不做丝毫地抗争;
3.论才艺,李隆基文也来得、武也来得,才艺出众且有音乐造诣,而李瑁并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
4.论专情,李隆基宠一个女人就可以做到专一,而李瑁做不到;
5.论懂女人心事,成熟的男人李隆基更是胜过愣头青的年轻人李瑁多多……
所以,无论是让能歌善舞、才华横溢、倾国倾城的杨玉环来选,还是旁人来看,二十二岁的杨玉环与五十六岁的李隆基之间,反而比杨玉环和李瑁之间更合适、更和谐。
就算是儿媳妇最后跟了老公公,在风气开放的唐朝人眼里:这一对才真正叫人只羡鸳鸯不羡仙,来,来,来,大家都来写诗作赋歌颂一下美好的、伟大的爱情!
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李隆基就册立杨玉环为贵妃,李隆基的后宫中没有皇后,杨贵妃从此是后宫中位分最高的女人了。
纵然是美如杨玉环,也不是没有竞争者,例如她刚进宫时PK的梅妃江采萍。
福建美女江采萍才貌双全,出身书香门第,进了长安城的皇宫才第一次见到梅花,从此常以梅花吟诗作画,所以被李隆基封为梅妃,宠冠后宫。
梅妃有多受宠呢,这么说吧,人人都知道李隆基为杨贵妃快递荔枝,但其实为了给梅妃采集梅花,累死的快马比送荔枝的更多。
梅妃也有才情,也曾以惊鸿舞令李隆基惊艳不已,但是无论是美貌、还是才情,还是歌舞,都被杨玉环艳压,杨玉环的专宠就是梅妃的失宠,这个转换的过程不可谓不精彩热闹。
一开始是互相取外号,杨玉环叫梅妃“梅精”,因为她瘦,而梅妃叫杨玉环“肥婢”,因为她胖。唐朝以胖为美,这一局,杨玉环胜,梅妃被李隆基下令迁往上阳东宫,相当于进了冷宫。
多情种子李隆基又偷偷把冷宫里的梅妃接出来相会,杨玉环闻讯赶来闹起来,李隆基居然吓得把梅妃藏进夹幕,还赌咒发誓自己对梅妃已经没有半点情分,只爱杨玉环一人。
梅妃从天上一下子跌落到了地上,摔得晕头昏脑,居然被这样对待还不死心,在冷宫中还想着千金买赋挽回李隆基的心,但是没有人敢接招:谁也不敢得罪正当红的杨玉环。
买不来名士的赋,梅妃就自己写了一个《楼东赋》,满腔哀怨,幽幽怀恨。
杨玉环看到后很是生气,让李隆基赐死梅妃,李隆基没吱声。
得知了李隆基的沉默,却让梅妃看到了希望,然而冷宫寂寥,曾经的梅使早已经变成了荔枝使,希望终究还是变成了失望,再变成了绝望,所以当李隆基将外夷进贡的上好珍珠偷偷送进冷宫时,梅妃拒绝了: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是啊,既然已经放弃了自己,既然已经爱上了别人,既然已经没有了情义,又何必珍珠慰寂寥?
虽然与梅妃水火不容,但是其实杨玉环还是有可贵的一面的:她对于权势没有太多的热情,而且她也不是一个以势压人的人。
作为后宫女主人,她反而有一种孩子气的天真和娇憨,任性,使小性子,做事全看自己的情绪,而不懂得看身份地位。
有一天,看着身边的宫女云容身影窈窕地忙碌,杨玉环甚至还写下了一首诗:“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写了诗不算,音乐天才杨玉环还为这首诗谱上曲子,教云容唱歌,自己为她伴舞。
孩子气的人大都保持着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不排斥并且更乐于接受,杨玉环也是,所以她会跳来自西域的“胡旋”舞,而且跳得比西域舞娘还好。
说起杨玉环舞蹈方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李隆基的得意之作《霓裳羽衣曲》,这首对舞者要求极高的曲子,杨玉环居然一听就领会了其中的意境,并且随兴就编排出了与曲子很相配的完美舞蹈,这真是让李隆基和众人惊叹不已:这个女人简直是为舞蹈而生。
也许最初李隆基的确是沉迷于她的美貌,可是后来那么漫长的岁月里,李隆基一直对杨玉环痴迷不已,就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了,更是因为她是他真正的知己,是他的“解语花”,是他的无价之宝(“联得贵妃,得如至宝”),李隆基甚至还作歌《得宝子》以志心意:
她擅长各种乐器,他也是;
她会跳舞会编排舞蹈,正好配他作的曲;
她的天真让见惯各种心机、心计的他感到轻松;
她的对于权势无感让身在权力漩涡中心的他觉得放心……
而最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把他当天子当皇上,只有她,把他当丈夫,让他在没有正常夫妻情谊和情趣的皇宫知道了做普通丈夫的滋味。
嫔妃不敢吃皇帝的醋,但是妻子敢吃丈夫的醋,所以杨玉环吃起醋来也是不藏着掖着、不管不顾。
杨玉环的三个堂姐中,最美貌、最自负的是自称“大唐天子小阿姨”的虢国夫人,她敢于素颜面见李隆基,可见对于自己的天生美貌有多自信。
集邮美女的李隆基自然不想放过,这一黏糊,就惹得杨玉环醋意大发,大吵大闹,恼羞成怒的李隆基一气之下,让高力士把杨玉环送出了宫,送到了堂兄杨铦府里。
杨家人都吓坏了,完了完了,天子一怒,血流成河,杨家要遭殃了。
结果李隆基居然一转身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夜不能寐了,李隆基肚子里的蛔虫高力士一边劝李隆基接回杨玉环,一边将杨玉环的侍女、日常用具等都打包装了上百车,连夜送到杨府。
天一亮,杨玉环自己回宫了,李隆基不断消了气,还低声下气一个劲儿给杨玉环道歉赔礼,还大摆宴席欢迎贵妃娘娘回宫,而且从此以后,李隆基再也不敢对别的女人动心思了。
一代帝王如此,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成了李隆基名副其实的“娘子”。
这一次回娘家的闹剧,就这样变成了夫妻俩之间增进感情的小插曲;而杨玉环第二次回娘家,传言说是因为杨玉环用了李家某个小鲜肉王爷的玉笛,李隆基吃醋,把杨玉环赶回了杨家。
结果又是杨玉环前脚一走,李隆基后脚就后悔了,这一次杨玉环知道是自己有错在先,剪下一缕头发让人捎给李隆基:我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赐给我的,只有发肤是我自己的,我对不起皇上。
李隆基一看到头发就吓坏了,担心杨玉环真的自裁谢罪,立即把她接回了宫,不用说,两人感情又进一步。
对于杨玉环这样的女人,给她身上添加多少传奇都不足为奇,所以人们把她和“诗仙”李白扯上关系,也就不奇怪了。
李隆基和杨玉环赏花,让李龟年击檀板为歌,但是听来听去都是些旧歌,没新意,就让李白做新词,李白虽然宿醉初醒,但诗仙有才啊,一张嘴就是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杨玉环很喜欢这三首诗,李白顿时成了大红人,可惜李白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于是向杨贵妃进谗言:这个李白,亏得娘娘对他那么好,他居然拿赵飞燕来讥讽娘娘您的胖。
杨玉环生了气,对李白很有些着恼,一再阻拦李隆基给李白官职,所以李白仕途失意。
这个传言不可信,因为杨玉环对于自己的丰满并不以为是缺点,反而觉得是优点,在那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杨玉环是标准体型,人人争相效仿。
况且,拿赵飞燕来比杨玉环,那是李隆基干的事:《汉成帝内传》写赵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李隆基说我的爱妃不是,她是“尔则任风吹多少。”
所以,把李白的官场失意的黑锅扣在杨玉环身上,这个说法,不厚道。
无儿无女的杨玉环并不像其他后宫女人那样心心念念地惦记着皇后的宝座和太后的尊荣,她是那种及时行乐的享受主义者的性格和心态。
虽然对权势无感,但是杨玉环也是个顾娘家的女人,有着所有痴心女儿一心为娘家的通病,所以杨玉环的专宠,也带来了杨家的烈火烹油,从而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杨玉环的堂哥杨钊升任御史大夫、京兆尹,赐名“国忠”,后来又做了首辅宰相;
杨玉环的三个堂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还额外得钱十万;
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被追封为太尉、齐国公;
杨玉环的母亲被追封梁国夫人;
杨玉环的叔父杨玄珪任光禄卿、工部尚书;
至于杨玉环一堆的堂哥、堂弟、侄子、外甥们全都跟着鸡犬升天,不是娶了公主就是娶了郡主;
杨玉环的侄女、外甥女则是嫁了李家的王爷们,其中韩国夫人的外孙女崔氏嫁给了太子李亨的长子李豫,成了后来的唐代宗崔贵妃(看了电视剧《大唐荣耀》的人应该对这位崔贵妃不陌生)……
因为李隆基的给钱不要命的赏赐和一味地提拔,一时之间,暴发户“杨氏五宅”富贵滔天,权势熏天,穷奢极欲,在大唐简直是横着走,时人纷纷传唱“生男步入生女”。
跟当年嚣张跋扈的武家一样,杨家也敢欺负到李家皇室宗亲的头上,杨家的家奴连李隆基的女儿女婿、当朝广宁公主和驸马程昌裔都敢打,结果偏袒杨家的李隆基反而把驸马的官职给免了,这让人上哪说理去?
层出不穷的类似事件,加上李隆基专宠杨玉环,却对自己的接班人太子李亨百般提防,这对于一个王朝绝对是坏事不是好事:李隆基的态度就是风向标,心怀鬼胎的人自然是想尽办法要把太子李亨扳倒。
先是李林甫,他之前那么旗帜鲜明地支持寿王李瑁当太子,所以跟太子李亨的关系很糟糕,李亨的嫡妃韦氏和杜良娣都被李林甫谗言诬告其娘家父兄谋反,从而被迫与李亨离异,李亨咬牙一忍再忍了。
然后是杨国忠,他虽然与李林甫有仇,与李亨又是儿女亲家,但是害起李亨来,也是毫不手软,所以杨家跟太子东宫关系也是糟糕。
只是杨国忠的死敌还不是李亨,而是安禄山。
安禄山情商很高,每每一觐见就用言辞把李隆基和杨玉环奉承得很是开心,还主动给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杨玉环做养子,李隆基和杨玉环一高兴,安禄山大为受宠,屡屡晋升,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有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且不受任何节制,俨然一方诸侯,甚至比诸侯王爷更有实力。
都是为了权势,杨国忠和安禄山杠上了,处处给他挖坑使绊子,李隆基说要不提拔安禄山做宰相吧,杨国忠说他都不识字,怎么能做宰相……虽然杨国忠一再跟李隆基讲安禄山要谋反,但是李隆基听不进去,杨玉环也不听,说得多了,李隆基很烦,就下令说:以后你们谁再说安禄山谋反,就一律送往安禄山处处治。
杨国忠心里那个恨啊,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安禄山继续嚣张下去,看着他在李隆基的眼皮子底下将手下的汉将一律改成蕃将。
因为安禄山的贿赂,被蒙蔽的李隆基还是无动于衷,杨国忠坐不住了,他逮捕了安禄山在长安的门客,搜求安禄山谋反的罪证。
安禄山一面加紧谋反的步伐,一面称病不再来长安,就连李隆基为安禄山长子安庆宗与荣义郡主举办婚礼,召安禄山赴京,安禄山也不肯来。
杨国忠步步紧逼,安禄山贿赂朝臣的事情败露,终于正式起兵叛乱,打的旗号是讨伐杨国忠。
深感自己被辜负、被欺骗的李隆基很是生气,这个家伙居然真的谋反了,他决定命太子李亨监国,自己御驾亲征去讨伐安禄山,杨玉环哪里懂这些,还觉得好玩,很是赞成,杨国忠吓得不敢吱声。
在杨国忠和几位堂姐国夫人的解说下,杨玉环才明白过来一旦李隆基去了前线,太子李亨监国,作孽太多的杨家就完了,为了保护杨家,杨玉环劝说李隆基打消了御驾亲征和太子监国的念头。
起兵才两个月,安禄山就攻下了洛阳自称大燕国皇帝,紧接着潼关失守,情势危急,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和李家皇族西逃,随行当然也有杨家。
随行护驾的将军陈玄礼派人密告太子李亨:这场大祸说到底是杨国忠惹起来的,安禄山也是被他逼反的,所以大家决定杀杨国忠以谢天下。
在陕西兴平县西马嵬坡,西逃队伍停下来休息时,陈玄礼突然率兵起事,毫无防备的杨国忠父子和杨家人几乎被杀光,幸存下来的只有武惠妃小女儿太华公主的丈夫杨锜和杨国忠儿子杨炪的妻子万春公主,后来他们俩组成了一对。
杀完了杨家人,将士们依然不肯散去,李隆基派高力士去问怎么回事,陈玄礼面见李隆基奏报说:杨国忠谋逆,已被我们诛杀,但是贵妃娘娘还在,大家担心陛下,所以不肯散去,请陛下割爱。
李隆基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担心杨玉环将来为杨家报仇,所以要连她一起杀,他当然舍不得,哭着说:贵妃身在深宫,根本不知道杨国忠他们在外面做了些什么啊。
高力士也劝李隆基:陛下您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贵妃娘娘毕竟是杨国忠的妹妹,她继续留在陛下身边,大家心里都不踏实。
李隆基没有办法了,不得不下诏赐死杨玉环,杨玉环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对李隆基说:我知道自己罪无可恕,死有余辜,但是请让我去礼佛好不好?
李隆基这时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愿妃子善地受生。”
就这样,三十八岁的杨玉环被高力士缢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下。
舞破《霓裳羽衣曲》,终究还是一抔黄土掩风流。
陈玄礼直到亲自验尸,确认杨玉环已死,才肯解去围兵,再去向李隆基“请罪”,这种情况下李隆基也只能说:免罪,不予追究了。
西逃的队伍继续向蜀地进发,众人请求太子李亨留下来领兵对付安禄山,李隆基也只能答应了,半个月后,李亨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安禄山相当于给李亨帮了大忙,否则他哪有机会领兵,哪能这么快登基。
从此,李隆基开始了他的“太上皇”生涯,等到李亨收复了洛阳和长安,李隆基回到了皇宫,他的处境也没有办法改变了,他很怀念杨玉环。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写李隆基和杨玉环有重逢,但那只是诗人的文艺创作罢了,没有了杨玉环的李隆基,在孤独、寂寞和身边人都被流放的窘迫软禁中逝世。
曾经繁荣鼎盛的大唐王朝从此走向了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