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乌衣巷赏析(乌衣巷古诗译文赏析)

一抹凡尘

字数 928 · 阅读 22021-12-05 19:22

南京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乌衣巷》,是唐朝“诗豪”——刘禹锡的作品,其实是他《金陵五题》中的一首。金陵,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古代还称建业、建康,也叫过秣陵,是大名鼎鼎的六朝古都。

《金陵五题》自然是有关金陵的五首诗。第一首《石头城》,第二首《乌衣巷》,第三首《台城》,第四首《生公讲堂》,第五首《江令宅》。

关于这五首诗,刘禹锡有一个自序,大致意思是:我从小浪迹江南,却一直没有游览过金陵,总觉得很遗憾,后来当和州刺史,离金陵那么近,更是翘首眺望,正好有人给我看了他写的《金陵五题》,看了之后,忽然有了灵感,就也写了这《金陵五题》。

这篇序给大家一个重要的信息,刘禹锡根本没去过金陵,这组《金陵五题》,是凭空之作,是想像中的金陵。

刘禹锡没去过金陵,为什么能写《金陵五题》呢?因为金陵在古代的中国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意像——六朝如梦,金粉成灰。

首先看题目,乌衣巷是中国最著名的巷子,它在南京秦淮河的南岸,最早是个兵营,中国古代的士兵都穿黑色的衣服,所以叫乌衣巷。

后来少数民族南下,这里又成了王谢两大家族的居住地,王导、王曦之、王献之;谢安、谢灵运等都出自此。到了隋唐时代,随着金陵的没落,王谢两家气数已尽,乌衣巷也早就换了主人。

看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对乌衣巷,两个都是地名,颜色一个红色,一个黑色,对得极妙。边和口,都指方位,浑然天成,毫不费力。野草花,中的“花”明显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开花,正好和夕阳斜对仗。

除了文字内容好,意境也美,朱雀桥是秦淮,河上二十四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金陵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可惜的是往日繁华不再,只剩下人们都不去的长满杂草野花之地。

乌衣巷也不再是车水马龙,而只剩下夕阳的余辉照耀着古桥,夕阳本就有日落西山的落寞之意。

有了这两句的渲染铺垫,下面应该写人了吧?可是刘禹锡没写,借写燕子归来比喻,燕子是候鸟,飞回到以前的家中是自然现象,可是家中的主人早就不是原来的王家和谢家,早就换成了短衫布衣的寻常人家了。

王谢两大家族过了几百年也衰败了,那繁华的唐朝呢?那人生呢?刘禹锡只写了几处景物,几株野花草,一抹夕阳,几只飞回来的燕子,就让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