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笋杜甫翻译(咏春笋古诗赏析)

 诗圣杜甫《咏春笋》诗云“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描写的是春笋在雨后齐刷刷地涌出,密集的笋尖将进柴门的路堵住;唐代诗人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则记述春笋勃发出土拔节的动态新姿。然而,诗人描写的春笋仅局限于柴门外或竹园内的景致。要想亲眼观赏大片竹海里春笋争相勃发新生、竹林拔节茁壮成长的姿态,唯有深入到大竹岚。

  大竹岚位于福建建阳黄坑镇北部高山地,为武夷山脉北段南侧一盆地,因盛产毛竹,林深竹翠,从高处俯视形似绿色的大竹篮。早年属邵武管辖,在《邵武县志》中即名大竹篮。后因此地终年云雾缭绕,满山岚霞,被冠以大竹岚的美名。

  要说大竹岚能得以很好地保存下来,还得感谢一个人——我国昆虫学家、福建农学院教授赵修复,他最早提出了建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据说,1837年法国人大卫深入大竹岚和挂墩,采集走第一批珍贵标本,翌年发表了昆虫、鸟类数以千计的新种,大竹岚神秘美丽的面纱从此揭开,成为世界采集生物标本的圣地。赵修复曾多次深入当时崇安县大竹岚地区,采集昆虫标本,并发现数以百计的昆虫新种。1977年前后,年近花甲的赵修复再次深入大竹岚、挂墩等核心区考察,看到这里森林砍伐情况严重,抱着被砍的竹子,赵修复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随后福建省也召开了科技大会。满怀一腔爱国之心,敢于担当的赵修复在会上发出“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名闻世界的崇安县生物资源”的呼吁。赵修复的呼吁立即引起了科学界、学术界的极大反响……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1979年4月,福建省批准成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我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拥有弥足珍贵的9万顷的森林植被,仅毛竹立竹量就超过3000万根。

  随着禁伐令下,大竹岚有幸得以保护。山在欢笑,鸟虫欢鸣,竹海腾波,数以亿计的翠竹奏响凤凰曲。这里是竹子的海洋,昆虫的世界,鸟的天堂……此后,大竹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郑茂祥是黄坑镇生态公益林护林队队长,一个性情爽朗,身材魁梧,满脸阳光的中年汉子。在他的带领下,我来到海拔千米的先锋岭,随后,登上岭上最高处的保护区瞭望台。这是一座三层小砖楼,就建在险峻的岩坎之上。登至楼顶瞭望台,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往北远眺,是一条长长的峡谷。峡谷下是出省古道,相传,当年朱熹从建阳考亭到江浙赴任便是走此路出关。史载,南宋抗元名臣谢枋得,因躲避敌人追捕,曾在黄坑坳头村一带的深山密林中藏身,见周边竹林茂密,便写下“携锄凿破南山云,种来修竹凌青冥。参天引风挺苍玉,匝地印月筛黄金。清瘦何妨惟却俗,净扫胸中尘万斛。何当裁制十二个,吹作来仪凤凰曲”的诗句。该诗以竹为喻,尽抒凌云高志,一消胸中块垒。

  凭借高倍瞭望镜往南望,连绵无际的竹海层层叠叠,望不到边。随后,郑茂祥带我步入大竹岚腹地十八跳,仿佛踏进一个梦幻的世界,那密得连人都难以挤入的修篁,把阳光筛成细碎的斑点,有如走进一幅恬静的山水画中。远望竹林,郁郁葱葱,重重叠叠。近看,有的修直挺拔,直冲云霄,有的刚拔节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竹海片片,幽谷深深,溪流潺潺。此时,雨后春笋正一个劲儿地往上蹿,屏息静听,仿佛能听见竹笋拔节破土的声音。

  晌午时分,郑茂祥和他的大哥郑成根盛情邀请我到家里做客,他们家就在保护区腹地的坳头村。刚到村口,但见村子四周茂林修竹,幢幢青砖白瓦的新农舍错落有致地建在缓坡上。进得屋内,窗明几净,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热情的郑茂祥一边给我泡上新制作的红茶一边说:“来,尝尝,这是咱们这儿的正山小种,早在100多年前就备受国内外友人青睐。”

  郑成根曾是坳头村村支书,据他介绍,这里在被列入保护区前只种水稻。因山势陡峭,小块的稻田被戏称为眉毛丘、斗笠丘。田里不长庄稼,仅靠挖笋砍竹维持生计。全村几十户人家,户年均收入不到千元。一听此地地无三尺平,使得外地姑娘没人愿意嫁到这里。

  “这些年,村民响应国家号召,保护竹林,开辟茶园,创办农家乐。因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独特,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此观光,领略竹乡风情。这里又是武夷红茶的发源地,以正山小种闻名全国。”郑成根不无自豪地聊起家乡巨变,“红茶给竹乡带来了红运!”

  要将竹山当成自己眼睛一样精心保护。去年换届,郑茂祥从村支书位上退下来,被镇上聘为生态公益林护林队队长。他深知保护好竹山责任重大,一刻也不能放松。

  望着郑茂祥映衬在绿意中的笑脸,我不禁感慨万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家深谙此理。(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纪委监委 李家林)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