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称呼镇守一方的地方官员为"父母官",意为像父母一样关爱自己属下的人民。"父母官"实际上并不是官方称谓,它完全是由老百姓自发流传开的,它始于汉朝南阳郡的老百姓对两位太守的褒奖,一位是西汉时期的召信臣,另一位是东汉时期的杜诗。
召信臣做官只有一个目标:富民!为此,他把他的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常年住在乡野亭舍,很少回家,这劲头恐怕只有大禹可以跟他相比。召信臣不但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有身体力行的奉献精神,他还有出色的办事能力。农耕社会,粮食为本,水利是解决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卡。
召信臣走遍了南阳郡大大小小的湖泊河塘,做出了详细的水源规划。这太不容易了,一个地方官员还要兼任水利工程师,我们看一下召信臣的水利工程,就不由感佩万千。在规划基础上,他组织修建了十几处水闸堤坝,其中最著名的工程是"六门堰"和"钳卢陂"。
召信臣
六门堰实际上是个巨大的水库,它的蓄水既减缓了汉水二级支流的湍急,同时经水门分水,沿途形成29个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这个水利工程惠及3县5000多顷农田。"钳卢陂"工程更牛,它可以灌溉万顷良田。你无法想象的是,这两个工程造福人类近1700年,直到明末清初才完全废置!
召信臣在南阳郡的水利工程,共计灌溉农田3万顷!如此具有历史价值的工程,竟然由地方官员完成,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跨越了朝代时空,中国如果都是这样的官员,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南阳郡拥有如此好的水利工程,丰收是必然的,因此老百姓家家富足,户户有存粮。人民生活有保障了,召信臣还大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提倡节俭的作风,即便是婚丧大事,明令禁止铺张。对于游手好闲的子弟,严加管束。所以,南阳郡人口迅速增加,而且犯罪率大幅下降。
南阳郡府
召信臣的为官得到了南阳郡百姓的爱戴,老百姓此后给了他一个尊称:召父!您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父亲!
杜诗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官员,他曾经作为侍御史,先斩后奏直接把危害百姓的将军萧广砍了头。后来又奉旨,以计谋烧毁准备背叛的降将杨异的船只,并乘乱率突骑斩杀杨异。有勇有谋,杀伐果断,勇于任事,且刚劲正直。
本来以杜诗的才能和功绩,他可以稳稳当当地在光武帝身边一步步高升,但杜诗却做出了一个让人非常费解的举动:他上疏皇帝,要求降职到地方工作,说自己没有功劳,不配安居京师。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几次驳回他的请求,但最终在杜诗再三要求下,将杜诗"发配"至南阳任太守。
当南阳太守期间,杜诗首先清廉自守,同时提倡简朴的民风,同时对豪强恶霸严厉打击。最重要的一点是,杜诗怜惜民力,想方设法减轻徭役。为此,他跟召信臣一样,挽袖子当"工程师",他做了两项发明创造:一是水利鼓风机,二是水排,水利鼓风机大大推进了冶铁业的工作效率,水排则为水利灌溉插上了翅膀。
杜诗
冶铁过程需要高温炉火,给炉火鼓风,以前一直靠人力或畜力,效率很低。杜诗的水利鼓风机技术含量很高,他设计了一个叫"鞲鞴(gōu bèi)"的机构,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活塞,通过水利带动活塞往复运动,推动风囊,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
水排是一种将低位水输送到高位的机械结构,器型高大,制作复杂,但它的工作效率却无与伦比,一直到解放后的七十年代,它还活跃于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将近两千年的生命力!杜诗"修治陂池,广拓土田",因为水利工程做得好,人民富足,家家殷实。在农耕社会,能做到这种程度,说是神话一点都不为过。
南阳的老百姓因前有"召父",因而就把杜诗尊称为"杜母"。召信臣像父亲一样带领我们勤劳致富,杜诗则像母亲一样怜惜我们,想尽办法减轻人民的辛劳!你们是我们南阳人民的"父母官"!
水排
曾经有一个小品,主角有一句台词是这么说的: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召信臣和杜诗虽相隔百年,但同样都因为一颗爱民如子的心,并毕生践行,你视百姓如子,百姓就敬你如父如母。"父母官"不是哪一个皇帝钦赐,实际上皇帝钦赐,红不过几代,唯有老百姓的"口碑",几千年不衰,年代越久远越金光闪闪,乃至逐渐进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今天的某些"父母官"们,来好好对照一下,你与召杜二人有多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