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菜典故有哪些(关于名菜典故大全)
佛跳墙
福建名菜,现已成为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菜,闽菜中的佛跳墙是由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珍贵的原料用酒坛煨制而成。
特点是味道鲜醇,质地软嫩,入口即化,食后余香显著。
基本上是最贵重的一道菜品。
清代,福州官钱局宴请布政使周莲,席间一道菜是用几种海产品及鸡,鸭,羊肘,蹄爪,鸽蛋等煨制而成,极为可口。
周莲命衙厨郑春发学习仿制,郑登门求教后,并改进工艺,多用海鲜,使此菜愈加鲜美
。后来郑春发辞去衙,开办聚春园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时送上此菜,初名福寿全,乍一启封,浓香夺坛而出,食者纷纷叫好,有人即兴赋诗云。
诗曰:“坛启荤菜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由众人公议将此菜改名佛跳墙。
百余年来风靡省内外,享誉港澳。
麻婆豆腐
四川传统名菜,特点是咸香辣,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
本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
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
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
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
叫花鸡
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
喵喵对于这道菜的印象,最初是源于《射雕英雄传》中北丐洪七公。
当时我总好奇这用泥土烤出来的鸡肉能有多好吃?但当我真正吃到了叫花鸡的时候,我便被它的味道所征服。
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花偶得一鸡。
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
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
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回锅肉
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
是喵喵最喜欢的一道家常菜式,肉片经过回锅后没有了刚开始的那般油腻。
咬在口中是一种醇厚的香气。
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
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
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
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码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
因为早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
自此,名噪锦城的早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开水白菜
这道菜是以清淡为主,将鲜味发挥到了极致。
白菜本来就是养生的首选,开水白菜少盐少糖,却能赢得多数人的胃口。
而且是国宴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
开水白菜”原系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制。
后来黄敬临将此菜制法带回四川,广为流传。
30多年前,川菜大师罗国荣调来北京饭店掌厨,又将“开水白菜”的烹调技术带回北京,从而成为北京饭店高档筵席上的一味佳肴。
“开水白菜”烹制不易,其关键在于吊汤,汤要味浓而清,清如开水一般。
成菜乍看如清水泡着几棵白菜心,一星油花也不见,但吃在嘴里,却清香爽口,鲜美异常。
驴打滚
上面说了那么多大菜,现在轮到点心登场了。
驴打滚是老北京经典的小吃,甜而不腻,外形独特。
同时口感清爽绵绸,深受人们的欢迎。
相传慈溪吃腻了宫中的菜肴,厨子费尽脑筋做了一种类似年糕的小吃。
可是小太监不小心把刚做好的糕点碰掉了,掉进了芝麻油盐那些料里。
没办法只能这样盛给慈禧太后,太后问这个糕点的名字。
厨子想了下,碰到糕点的太监叫小驴子,把糕点滚掉到了其他料里。
于是乎,就给这个糕点起名为“驴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