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少年(赠少年古诗赏析及译文)

曾经年少,愿意把所有的快乐和忧愁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很多时候在很多的岁月里把属于自己的梦一遍遍的做,然后再一遍遍的去体味。有时,梦做多了,也就追的多了,一路磕磕绊绊,但是还是觉得幸福和开怀。

曾经年少,生性张狂,在所有自己追随的梦里,一次次看着梦碎,然后甩头微笑再继续前行。英雄自古出少年,自己在不自知中成为了那个追梦少年,把所有的喜怒哀乐尽演尽。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路悲戚,一路茫然。在所有的追梦里一次次的上演属于自己的悲欢岁月。

江苏淮阴,淮河边上,饱经沧桑的中年大叔温庭筠与意气风发的追梦少年,萍水相逢一见如故,相约一起到酒楼喝酒,酒过三巡,温庭筠向少年说起自己曾经年少的梦。最后还写下一首诗赠送给少年,勉励他努力奔跑,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赠少年》

〔唐代〕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且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现存诗作三百余首,词作七十余首,对后世诗词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温庭筠却因为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沦落江湖。

这首《赠少年》是赠一位年轻人的,这位青年人邂逅诗人,又很快分别,作者赋诗以赠。

首句“江海相逢客恨多”。本是萍水相逢,诗人却偏偏拈用“江海”二字镶嵌其中。既有浪迹江湖、他乡落拓之感,又有一种豪气自在其中。“客恨多”,客何恨? “恨”又如何多?诗中并未明言。温庭筠是才士,而仕途却不得意。因此,这“恨”并不单纯,“恨”中有怨、有怒、有牢骚。新交即别之恨,怀才不遇之恨,仕途失意、落拓江湖之恨,诸多之恨、之怨、之怒、之牢骚齐上心头,却又无处诉说,今日虽“江海相逢”,却幸遇知己,不由得把诸多之恨、之怨、之怒、之牢骚,向这位新知倾箧倒出。这便是客恨“多”。

次句“秋风叶下洞庭波。” 这一句诗人化用《楚辞》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即微波泛动。“木叶”即枯黄的树叶)的诗意。诗人借此描写南方萧索的秋色,为“ 客恨”营造了凄凉的分别氛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秋”总是给人凄凉的感受,如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的“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一样,不但具有凄清的感受,而且引发思乡之情,寂寞孤独之感。

第三句“酒酣夜别淮阴市”,意思是说,温庭筠与少年在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地点只是借意,并非实指。它暗用了淮阴侯韩信的故事,当年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后来他却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所以这里温庭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处境颇似少年韩信,好为下一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做铺垫。

第四句 “月照高楼一曲歌”,又回到写景上,以景结情,这情结得高昂,豪放。作者虽有怨恨,但不消极,两人在酒酣畅叙中,说尽了 “恨”,仍能引吭高歌,“莫抛心力作词人”,“欲将书剑学从军”,这种雄心永葆、逆境奋发的精神,给诗涂上了一层明朗雄壮的亮色。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