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式微赏析(式微原文及翻译)
“日渐式微”是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转向衰落,即逐渐没落,销声匿迹。这个成语来自《诗经》中的《式微》一诗。
《式微》告诉我们,即使日渐式微,也要坦然面对。
-1-《世微》的无奈
《国风·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正是为了你的事情,不然何以还在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正是为了你的身体,不然何以还在泥中!
《式微》描述了夜幕降临,有家不回的人儿,或是为了自己的承诺,或是为了自己的朋友,或是为了生活的所迫,仍在水中、泥中辛苦地劳作。
这正是一幅生动的古代人996场景。就像如今夜幕下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一个个四方的格子间里无数的人还在加班,无数人的身影还在棋盘样的窗前晃动。那些加班的人啊,偶尔抬起头来看着窗外,天越来越黑,谁不想回家?但是也只能在心里喊几声:“式微世微,胡为不归?生活之故,胡为乎加班!式微世微,胡为不归?生计之故,胡为乎开会!”然后继续埋头赶自己的工作。
关于《式微》这首诗,一种说法是:黎国被北狄灭国,国君在卫国流亡,他的手下大臣在异国他乡作《式微》。大家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对国君也不禁有了一些抱怨,都是为了你才流落他乡、无家可归啊!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等候朋友、或是等候恋人,天黑了还要在外等候,虽然有水有泥,但只能默默地等候着。
《式微》中带有一丝无奈、一丝抱怨,天黑了谁都想回家,只是迫于各种的外部因素,每个人都只能在泥水中挣扎。
-2-《式微》的理想
也许是受不了天黑归家的诱惑,也许是厌倦了被迫露泥的挣扎,式微逐渐变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代名词,成了沉浮官场的诗人心中的理想。
唐朝诗人白居易作《留别微之》,讲述式微归隐后的醒悟。原来式微后,才知道以前做的都是与本心违背的事情,原来《诗经》的三百篇中都是劝那些被迫穿着朝衣的官员们回归少室云边伊水,体会知足的乐趣。
《留别微之》
干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
而另一位唐朝诗人王维作的《渭川田家》更是描绘了“式微”归隐后的理想画面。夕阳、穷巷,拄着拐杖的老人,等候牧童归家的期盼;麦苗、春蚕,荷着锄头的田夫,与人家长里短的问候。这画面温馨、闲逸,不正是每一个忙碌生计人的理想。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澈,也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生死未卜,作诗问自己“何时赋式微”?
《九日三首其一》
狂夫老无赖,见逐便忘归。小酌还成醉,侨居不觉非。
妻孥应念我,风雨未缝衣。忧患十年足,何时赋式微。
“式微世微,何时当归”成为了每一个职场人的理想,是深藏在每个职场人心底的呼唤。
-3-《式微》的反思
如果我们总是无奈抱怨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那么我们就只能失望叹息“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禅家有言:“唯有忘记一切,才能拥有一切。”忘记了抱怨,便收获了平静;忘记了贪取,便拥有了安宁;忘记了强烈的占有欲,当下身心便感受到轻松快乐。
我们经常说工作让我们不得安心,婚姻使我们失去自由,家庭让我们的压力日益增加,可实际上,这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不够平和才产生这样的感觉。从一个禅者的思维模式来看,真实的生活是这样的:工作让自己有奋斗的机会,婚姻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幸福,家庭让自己体会到肩上的责任。如此去想,内心不仅平和下来,还顿时充满了动力!
人与人之间的烦恼也真多啊!工作单位里、社会上、家庭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烦恼。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很短暂。我们憎恶的人,喜欢的人,都不过是短暂出现在自己生命中而已。既然如此,又何必结下仇恨呢?
要知道一个人无论多么富有,他都留不住每一个逝去的今天;一个人多么贫穷,他都同样地拥有数不清的明天。心若敞开,每一个清晨,都将是生命的全新开始;心若关闭,即便我们拥有再多的明天,那也不过是毫无意义地混日子而已。懂生活的人,时刻在创造生活、消灭烦恼,而不懂生活的人,却在浪费生活,自找烦恼。
因此与其式微叹息,不如反问自己,我们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与其抱怨微君之故,不如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成体验,当成积累!
胡为不归?活在当下、体验生命、沉醉其中、安宁平和,因此不归!
只问耕耘不求结果,坦然面对,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