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止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日子里,最惹眼的历史人物,当然就是屈原,甚至还衍生出一句俏皮话:感谢屈原两千年前纵身一跳,让我们今天吃上了粽子过上了节!
但这句话,苏州人是不答应的,因为比屈原纵身一跳早二百年时,苏州人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以热热闹闹的端午节,高调纪念一位同样来自楚国,比屈原更加老资格的伟人。以《荆楚岁时记》里的原话: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也就是和屈原无关。
子胥者,春秋战国之交杰出政治家,吴国相国公伍子胥!
比起一生壮志难酬的屈原,伍子胥的一辈子,可谓十分热血澎湃,身为楚国贵族后裔,背负家仇逃奔吴国,手把手把吴国打造成春秋晚期顶级强国,然后挥师西进,险些把超级大国楚国打到灰飞烟灭。今日的苏州古城,更是他一手创建。无奈晚年犯了小人,被昏聩的吴王夫差赐死。在江南百姓心中,也从此成为永不消逝的传说。
以《越绝书》的记录,怆然倒下的伍子胥,魂灵从此变成了水神,从此江南大地两千年的丰饶富庶,就来自他的佑护。他遇难的五月初五,也从此成为永远的端午节日。两千年来每逢这一天,苏州百姓都要有盛大的“迎水神”节日,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热热闹闹。
而我们熟悉的,南方好些地区为纪念屈原,每年都热热闹闹举办的赛龙舟活动,追根溯源的话,最早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端午龙舟的真正发祥地,同样也是苏州。以汉代史书《吴越春秋》的原话: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在古代史上,苏州的龙舟活动,每年五月都无比热闹,通常是五米高的彩台,盛大的祭拜仪式,然后整个苏州的河道,都是彩旗飘扬。清朝一句诗形容的十分贴切:五月胥门怒!
而除了这位比屈原早二百多年的大咖,还有一些比屈原晚的多的后辈们,亦是端午节不可磨灭的纪念。
浙江绍兴一代的端午节,从汉代时候起,就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而来。这位汉安帝时代年仅十四岁的女孩,因为父亲被淹没于江中,悲痛欲绝的她愤然投江,孝心感天动地。从此五月初五那天,绍兴一代的龙舟竞渡,船头都挂上她的画像。而广西梧州地区的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临,每年的龙舟竞赛上,更要有孩童穿着礼服舞蹈。好些神仙也凑热闹,浙江一些地方,都在这一天纪念白娘子,福建沿海地区,则纪念瘟神大帝,那就不是赛龙舟了,而是在瘟神大帝庙里郑重祭祀。
而要论最近的一位,成为进入端午节纪念名单的历史人物,那正是近代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
不管哪一位人物,他们都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无可争议的道德标尺。每一个人物生活的年代串联起来,也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史。端午节,不止意味着屈原壮志未酬的悲情,更见证着多少人慷慨担当的传承!
二:又叫女儿节
作为有两千年历史的节日,端午节也堪称名号最多的节日,同一天隆重举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叫法,而其中最温情的一个,当属“女儿节”。
比起通常认定的三月初三女儿节,五月初五端午女儿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中国北方十分盛行。以明朝人沈榜的记载,在明代的时候,每年的五月初一至初五,她们都要系上端午索,戴上艾叶,扮成活泼可爱的小女生模样,文言文叫“尽态极妍”,这是古代女子们,每年里最萌萌哒的时刻。
而对于已婚女子们来说,这个“女儿节”更是大日子,她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娘家团聚,和娘家的亲人们欢聚一堂,即古人常说的“归宁”。对于今天来说,如果把端午节看做“女儿节”,也许更会给家庭平添很多欢乐,特别是生活节奏越发快的当下,已婚的女士们多一次归宁,当然也就多一个阖家欢乐,沟通感情的日子。
三:这些风俗很有趣
端午节的常规活动,自然就是吃粽子,然而也有很多别样传承的风俗,与粽子有着同样的意义。
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赛龙舟,放在中国传统龙舟赛事上,那可不止是龙舟间的竞赛,更是一年一度的盛大集市,以苏州人的话说,这叫“赛龙舟市”,半个月的龙舟赛事上,全国各地的商家都会云集周边,各种奇珍货物琳琅满目,在明清年代,堪称全国头号大卖场。
照着清朝人的笔记说,每逢端午佳节,北京城里些一出名土豪的买家,立刻就打点行装,急火火赶赴苏州,不从“赛龙舟市”上淘回几样奇珍物件,京城里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和我们今天熟悉的“双十二”大减价促销不同,“赛龙舟市”讲的就是品位,越贵越有面儿。
但对于商家来说,想要在“赛龙舟市”上把货物卖上好价钱,什么促销广告都是浮云,就是实打实的实力说话:龙舟大赛的成绩。苏州地区上得了台面的商家,都会组团参加龙舟比赛,平日里低调的纺织工人,这一天更是尽情释放,比赛的时候常见高声呼歌,出名端午节一景。夜晚龙舟巡游,以《清嘉录》的记录,端午期间,每天晚上苏州的河道上,常见几万盏灯火闪亮!为了出个彩,大家都是这样拼!
而在端午节的饮食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雄黄酒。确切说,中国古代端午节的饮食,有“五黄”之说: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雄黄酒。尤其重头的是雄黄酒,就是白娘子题材故事里,叫白娘子喝了后现原形的雄黄酒,放在古代端午节里,不但节日必备,也是商家回馈老客户重要手段,商家们会在这一天,给老主顾馈赠雄黄酒。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心里,雄黄酒有着重要的魔力,被看做驱邪平安的象征,这种雄黄泡白酒制成的饮品,在端午节甚至要喷洒在房间的角落里。家里有水井的人家,也要在端午这天,棉布包一块雄黄放入井中驱毒。就连家里的小孩子,都要由家长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据说百病不侵。
而对于普通古代老百姓来说,真正的驱病去邪,当然不是雄黄酒可以解决的,因此端午节另一个重要习俗,正是“采百草”。以《清嘉录》的记录,端午这一天,江南很多家庭,都会按照医生指引,进山采摘药材,而这一天的药材市面上,更会充斥着各种偏方药材。好多家庭也会在这一天,有囤积药材的习惯,很多平日高价的药材,也会在这天大减价促销。
而放在今天说,这个“采百草”的习俗,也演变成了一个别样的旅游模式,选择在一天全家郊外出游,当是一个非常愉悦的时刻。
而对于女子们来说,端午节另一个重要的事,就是每逢端午前做香囊。
对于中国古代的女红来说,端午做香囊,可谓重要的技术活。端午之前,大户人家的女子们就要开始忙活,不止是一针一线的功夫活,更要开动脑筋,在香囊的图案设计上煞费工夫。棉布丝绸材料的香囊上,绣有各种精美风景动物图画,端午这天互相交流品评,甚至馈赠他人,每一只香囊,都是一位兰心蕙质的女子的款款深情。
无论哪一种模式,无论今天是否还传承,都见证着我们祖先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每一种方式,都是记忆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