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菩萨蛮全诗赏析)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唐五代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浓重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一片伤心被浸染在一种离愁别绪之中,主人公穷途无归、天涯苍凉的苦闷,在自问自答中更添思归的感伤。

整首词情景交织,句与句紧密相扣,各句含义也相互交织,文字之精炼,造就了浑然天成又意犹未尽的意境。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成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这首词上下两阕采用不同的手法,上阕偏于景物渲染愁的悲从心来,下阕着重肝肠寸断的心理描绘。景物渲染带有主人公的言犹未尽的主观色彩,心理描写又糅合景物衬托离愁心境,整首词,情景交融,凝成一片。

在一个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的秋冬黄昏,“平林漠漠烟如织”一片平展的树林在迷蒙雾网中如烟织就,这样的秋景图给人以清冷飘渺之感。一幅淡远的青山成碧的画面,由远而近渲染着萧瑟的秋中空寞惆怅的愁绪,如烟如织,绵延缠绵。那远处的碧绿也是一片伤心画不成的悲愁。

这样一幅动静相容的写生,一幅冷色的画面,又在静态之中潜入丝丝缕缕的哀怨,使人更添悲伤愁,撩人心魄。

“暝色入高楼”,一个“入”让画面生动起来。景物触动了作者,内心思绪搅动翻涌。

“有人楼上愁”,由景到人的过渡,由于景物的渲染充分,把人的“愁”与上阕惆怅落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自然的转入下阕,这样的承上启下,使整首词臻于绝妙。

暮色茫茫中,主人公久久站立石阶前,眼前只是一片空茫。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在此情此景中,淋漓尽致地展现。

“宿鸟归飞急”宿鸟回巢的日暮景色插入画面更加重了愁绪,有形有感的事物,带有生动的暮秋色彩,宿鸟与久立的人形成强烈的对照,鸟儿急归反衬人的落拓无依。

“何处是归程?”才是此刻主人公急于寻求归宿的心声和诘问。可是“长亭更短亭”,却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回答,有的只是连绵不断的寂寞无依。

短短一首词,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反映了词人在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的一生,走过山一重水一程的漫漫长路,在归程中一路风尘地赶赴着,也不知何时才能到达梦中的归宿。途径多少暮色烟霭的万里烟波,走过层层叠往高处的石阶,如古人负手而立,昂首远眺苍茫无尽的远山碧水,在景色中看尽沧桑。

看完这首词,仿佛天下的楼台都借着灿烂的文化背景,被无数古人在此挥毫泼墨地做怀古悲秋之叹。究竟这些楼台中,收藏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千古文章,让我们如今有幸尽揽历史风云的沉淀,让这些厚重的文化力量,温润我们的情怀,带给我们慑人魂魄的意境,更带给我们无法言喻的风景和诸多人生的况味。

曾经那些将高楼望断的人去了哪里?一定是那些文人骚客的诗词都付于了绿水青山、沧浪横流。曾经的岁月沧桑已经抛远,当年的韶华已然流逝,如今我们只能借着这一座座的千古楼台,将往昔的情景在诗词的吟咏中呈现。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