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郑国。2欲:将要,想要。3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动词,放,搁在。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他的。10坐:同"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动词,到......去,前往。13操:动词,拿、携带。14已:时间副词,已经。15得:得到;拿到。16履:名词,鞋子,革履。17乃:于是,就;才。19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19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21之:代词,代指量好的尺码。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结束。25遂(suì):于是;最终。26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7自信(译为“信自”,此处倒装):相信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郑国人,某天发现自己鞋子破了个洞,不跟脚还影响美观。于是打算去集市上买双新鞋,赶紧把这双闹心的破鞋扔掉。该买多大尺码的呢?他在家里找了一把尺子,把自己的脚长、脚宽,量了个仔仔细细,可以说是相当严谨啦。
他信心满满地出了门,心想这次一定能买到喜欢又合脚的新鞋子。一路上心情别提多美丽,连破鞋不跟脚、走路慢吞吞也毫不在乎。由于路途遥远,时直晌午才赶到集市。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他随着人流挤来挤去,东看看西瞧瞧,终于想起自己是买鞋来了。于是寻寻觅觅,鞋摊终于出现在眼前。
好多漂亮的鞋子呀。郑国人挑了又挑选,好不容易选中了一双。刚要买,一摸兜,坏了,量好的尺码没带上。于是转身就要回家拿尺码。卖鞋的人叫住他,问道,你给谁买鞋子呀?郑国人答,给我自己买呀。买鞋人接着说,那要什么尺码呀,你上脚试试不就行了!郑国人坚持道,不,我量的鞋码可准啦,照着它买错不了,我还是回去把尺码拿来吧,免得买下来不合适。说完转身走了。
他急急忙忙跑回家,东翻翻西看看,终于在凳子上找到了量好的尺码。于是赶紧带着尺码往集市赶。等到他气喘吁吁跑到集市,太阳已经落山。集市也散场了,鞋摊也不见了踪影。只能拿着尺码,穿着破鞋懊悔地在街上走来走去。
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却偏偏要跑回家拿尺码?郑国人瞪圆了眼睛,一本正经的说道:这尺码是我仔仔细细量出来的,我当然相信它。我的脚不一定可靠呀。人们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变成了今天我们学到的成语----郑人买履。郑人买履用来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