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李煜翻译(李煜长相思古诗赏析)

原词:李煜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当属词的发展历程最曲折。词最初产生在唐代,是伶工之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天体已经形成定局;北宋中期,以苏轼为中心,举起了改革的旗帜,突破词在音律上的束缚且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南宋前期,词出现空前繁盛的局面,而在后期开始衰落。众所周知,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是因为他的亡国词,清代赵翼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正是李煜的真实写照。

李煜一曲长相思,不见怨念却深感怨意。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生在这五代十国的战乱年代,我站在这阁楼之上望着这山一层又一层,层峦叠嶂,就如同我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 。放眼望去山高天远望不到尽头,无际无涯的思念就像眼前的湖水一样被烟雾封锁笼罩着一股冷意,远处飘来的红色枫叶啊你这么红却红不过这相思之苦。菊花开了,你在哪?菊花凋零了,你在哪?你怎么还没回来,塞外的大雁都回飞了啊,你怎么还没回来呢?静坐帘内,看风吹帘动,听风静会思意漫上心头,思之更甚那。

在我看来,文中描绘的妇人是秋怨,但若细品你就会发现它的秋怨又似乎是来自一个动荡时代的忧愁。以小见大,以微见甚,妇人对这山水河山感到寒意,怨人不归,而人为什么不归?又去哪里了呢?简单一点来说这里面就开始反衬大局了,李煜作为一个南唐的后主,被评价为“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不可否认,他生长于妇人之手却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但也从侧面凸显出,他更适合作为一个文人墨客,而不是帝王。帝王之位给了他一个限制,他肩膀上挑的是南唐的天下安危,他心中怨的是宫廷奢靡,忧的是百姓之安危。或许就是此刻的忧与愁,让他写下了这首诗,我们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或许他早就料想到了未来的变化,到后来他自己独上西楼,寂寞如雪,皎皎钩月钩起的回忆怕就是当时写这首诗的情景。

读李煜的诗,你能看到一个不善政治的帝王,吟宫廷生活之诗,谈男女情爱之乐;而在亡国后,你能看到他把亡国的悲痛付诸于诗词,自己变成在这乱世中流亡的寻觅人,寻觅心中的那份美好与执着。或许是他见惯了“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的场景,也许是远处飘来“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的妇忧感染了他,但是都不难看出他所臆想的美好是一个和平安稳的时代,一个兴文墨尊笔客的时代,一个大和的时代。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