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简介故事内容(金锁记章节概括)
《金锁记》是一本有关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讲的是一个有关人性的故事。
一、《金锁记》的盛名
《金锁记》发表于1943年10月,刚一亮相就光照文坛,引起了轰动。
在张爱玲的所有小说里,《金锁记》被公认为是文学价值与成就最高的一部。张爱玲的很多作品都有很大的受众面,《倾城之恋》《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十八春》这些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话剧等文艺作品,流传很广。但没有一部作品像《金锁记》这样,得到文学评价家几乎众口一词的高度评价:
一向严苛的翻译家傅雷称赞:“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些《猎人日记》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
著名小说评论家夏志清先生对它的评价更高,称它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张爱玲本人也很以它为傲,按说《金锁记》的出版时间晚于《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小说,但在出版小说集《传奇》的时候,张爱玲把《金锁记》排在了第一篇,后来又亲自把它翻译成英文发行。二十几年后,又四易其稿,把它改编成了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对它的偏爱。那这部小说到底讲的是什么呢?
二、《金锁记》的内容
张爱玲用她冷静而犀利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性被扭曲,自我毁灭又毁灭他人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叫曹七巧。曹七巧的出身不高,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属于小商人家庭。她父母双亡,跟哥嫂一起生活。她人很健康、漂亮,在她成长的小镇上有很多追求者,但后来她被哥哥嫁给名门望族姜家的二爷,成了姜公馆里的二少奶奶。
乍一看,这是一个麻雀飞上枝头成凤凰的故事,小家碧玉高攀了名门少爷,实现了人生逆袭。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七巧差不多是被哥哥卖入姜家的。
七巧的丈夫,姜家二爷,是个得了骨痨也就是软骨症的废人。姜二爷一辈子都没坐起来过,靠抽鸦片烟减轻痛苦,苟延岁月。这样的废人,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谁会嫁给他呢?姜家娶七巧进门一来可以伺候病人,二来可以当一个生育工具,给二房传承香火。姜家相中了七巧健康的身体,七巧的哥哥垂涎于高额的彩礼和姜家的金钱、权势,双方一拍即合。
七巧嫁入姜家后,为丈夫生了一双儿女。但因为出身低下,她在等级森严的姜公馆里被人轻视、欺凌,生活压抑。七巧苦苦熬到丈夫和婆婆都去世之后,终于分得一笔不菲的家产,带着儿女独立门户。但长期的压抑生活已经扭曲了她的人性,她变得自私、阴毒、残忍,甚至一手毁掉了自己儿女的幸福,拉他们当了自己的陪葬品。
三、《金锁记》与张爱玲
《金锁记》是以旧上海作为故事上演的舞台,整个故事基调阴沉而苍凉,颇具张爱玲特点。
《金锁记》面世于1943年,正是张爱玲在上海滩大红大紫、炙手可热的时期。而当时,也正是抗日战争白热化阶段,国难当头,许多作家选择了国家、民族、战争等宏大的主题。但张爱玲算得上文坛异类,因为她的小说却很少涉及这些重大题材,她自己也说:
“‘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的,也不打算尝试”。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以她熟悉的旧上海为背景,描写旧式家庭中女性的的不幸命运。也因为这点,张爱玲还招来了很多非议。这种创作特点跟张爱玲本人的成长经历、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
张爱玲本人即成长于旧式大家庭中,深谙其中的千疮百孔。尽管她的家族曾非常显赫,但她的成长却充满了痛苦。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晚清时候的名臣,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张氏家族曾一度位高权重。但等到张爱玲出生时,已是民国了。张家从天津迁至上海,虽然还努力撑着贵族的架子,但已经是日落西山、难掩暮态了。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左二),母亲黄素琼(右二),姑姑张茂渊(右一)等在天津英租界住处的花园里。
张爱玲的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赌钱、抽大烟、嫖妓、捧戏子、娶姨太太,一身的纨绔习气。而她的母亲受过西方教育,夫妻二人长期感情不和。张爱玲十岁那一年,父母离婚,后妈进门。张爱玲在家中备受折磨,后来好不容易才逃出去,跟母亲团聚。
少女时代的张爱玲和姑姑
可以说,少女时期的张爱玲备尝世态炎凉,也看透了人性的丑陋、自私,人也变得孤僻、沉默。而在旧式家庭长大的经历又让她对旧式文化以及旧式大家族对人性的压抑,都非常熟悉。在小说中,她也更倾向于描写她熟悉的旧上海、旧式大家族和被压抑的人性,小说的整体基调也是阴沉、苍凉的。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而其中的主人公七巧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多年来以巨大的魔力吸引着读者。 她从一个单纯鲜活的少女变成阴毒变态的怨女的历程,拷问着人性的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