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全诗赏析(月是故乡明的意思解释)

品读唐诗《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房琯在陈陶兵败,引起肃宗震怒,杜甫因上书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被贬官华州司空参军,到华州后因当地发生饥荒,乃弃官西去。这首诗是乾元二年秋杜甫弃官远游至秦州时所作。时年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都处于战乱之中。而诗人的四个兄弟只有杜占相随,其余都失散在山东、河南一带。战争烽火不断,亲人分离,想起自己忠不见察而被贬华州,继而弃官远游,思亲怀故之情更加炽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岀战争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失散,居无定所,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的鼓声和失群的孤雁的哀呜声的映衬下,这种思念之情更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读来真挚感人。

公元759年,诗人杜甫漂泊到秦州地界,当时安史之乱方兴未艾,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而杜甫的几个弟弟都分散在这些地区。从诗题可以看出,古人用词十分讲究,而且非常谦卑,比如称呼自己的弟弟就叫“舍弟”,称呼自己的妹妹就叫“舍妹”,称呼自己的子女则说“犬子”、“犬女”,称呼自己的父母则说“家父”、“家母”,难怪世界各国之人都说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其实,从称谓上就可见一斑。

杜甫流落到秦州,在一个行人稀少的寂静秋夜,他抬头望见那一轮明月,思念亲人的情绪变得越发热烈,但无情的现实让他变得无奈,因为战争的原因,他和自己的弟弟们已经失联了,甚至连彼此的生死都不得而知。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我们是无法理解古人的心情的。我们现在彼此交流十分便捷,用手机打个电话,抑或用微信发个语音或视频,甚至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定位发给亲朋好友。但古人却没这个条件,哪怕写一封书信都要很久才能传到对方那里,如果遇上兵荒马乱的年头,那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收到亲人的书信了。因此,我们应该感谢科技的发展,感恩自己所处的时代,更要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杜甫流落异乡之时,尤其是看到那一轮明月悬挂夜空的时候,他顿时觉得异乡的明月没有家乡的明月圆了。其实,明月还是那轮明月,所不同的是看月人的心境而已。我相信诗人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他却故意用这种表达方式,其实正是为了突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身处那个乱世之中,连与家人团聚都是一种奢望,岂不悲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