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故事读后感(有关托尔斯泰的故事)
今天读完了托翁的《复活》,越来越崇拜托他老人家了,真正的是心中有金子,笔下皆光芒。这越来越坚定了我一直以来的“读书就要读好书”的想法,绝不能白白消耗时间和精力。
书中以主人翁涅赫柳多夫和马斯洛娃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两个人的复活之路,还借涅赫柳多夫的思想从混沌到清明来指出当时不健康的社会制度的复活之路。
涅赫柳多夫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拥有万千亩地,生活优渥无比的贵族,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思想高尚,后被军队生活腐蚀,失去自我,以别人的方式生活,以别人赞赏的方法解决事情,无追求,只是享受着轻松愉快、奢侈浪费而又混乱无道德的生活,一天天浑浑噩噩地打发着没完没了的日子,直至有一天把日子打发在当陪审员的法庭上,碰到了青年时代曾经引诱、侵犯过的马斯洛娃,才瞠目结舌,羞愧得无地自容。当年犯下的错历历在目,此时的马斯洛娃已经拜他所赐被生活折磨得堕落风尘,面目全非、且不幸被案件牵连。涅赫柳多夫陷入深深的愧疚中,因为陪审团在结论中漏加一句“马斯洛娃无杀人作案动机”,法庭不分青红皂白便判了马斯洛娃“苦役”和”流放“,为了赎罪,涅赫柳多夫从此走上了上访之路、流放之路(陪伴流放)。
刚开始,涅赫柳多夫像孩子一样的忏悔、流泪、请求原谅、许诺结婚等等,这些并没有得到马斯洛娃的宽恕,相反只是令她觉得可笑,后来,在涅赫柳多夫孜孜不倦地为她上访、真心实意地帮助她、甚至是帮助她那些可怜无罪的狱友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关心照顾、不离不弃下,马斯洛娃冰封的心才真正融化,且不露声色地重新爱上了他,甚至愿意按他指明的正确的道路去走,按他喜欢的样子去做自己,一个堕落风尘的女人,一个走在艰苦的流放路上的女人,因为心中有爱,从此复活、觉醒。
涅赫柳多夫的复活之路一方面是在于马斯洛娃,在为自己年轻犯下的罪行赎罪的路上,一方面是在于复活了读书时的正气。少年读书时,他已经认识到贵族不该占有土地,土地不能当做私人财产,土地不能买卖,土地应该分给农民耕作,当时的意气风发和正气凛然让他把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小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而毕业参军结束后,他就丢掉了这份初衷与认识,也同其他贵族一样,享受着他母亲和他两个姑妈遗留给他的丰厚财产(大量土地),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也就在“马斯洛娃事件”良知复苏的同时,他也想到少年时代一直思考的土地问题,于是着手解决一直耿耿于怀的“非法占有”。他把手中的土地以很低的价格租给了贫苦的农民,这无疑给了困苦不堪的农民一条生活的出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没有土地的农民惊人的贫穷以及岌岌可危的生活,渴望劳动自足却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他生活优越却拥有大量闲置土地,这更坚定了他读书时的想法,明确了当前制度是极度不公正的。“还土地于人民”,读书时代最纯洁最正气的涅赫柳多夫复活了。不瞒你说,我一直觉得做到这点太难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书里才有?但本书作者托尔斯泰也是贵族出生,也曾在自己的土地上尝试改革农奴制,而这部书是他晚年最得意的著作,所以我想,社会上高尚的、不利己的人一定是存在的,否则当下大家的美好生活从何来?
当然,当时的俄国社会还不止土地问题,在频频去监狱探望马斯洛娃的过程中,涅赫柳多夫接触了触目惊心,比社会底层生活更惨烈的监狱生活,大部分犯人竟是没什么罪的就被囚禁判刑了,或者是因为卖私酒,或者是没有身份证,或者是盗窃一条主人不要了的地毯,或者什么事都没有,轻则囚禁不放,重则莫名其妙的死刑。有些官员抓人只是为了立功,而放人也可能是只是为了给哪个贵夫人做个人情,被压迫的人们根本无人权可说。扭曲的社会制度下扭曲的检察官、庭长、军官、监狱长、警察“管理”着病态的俄国社会。幸而,不止是文中涅赫柳多夫觉醒了,还有很多思想高尚、有信仰的人士觉醒了,不止是思想上觉醒,行动上也在悄悄进行着,虽然他只是在艰苦的监狱里看到了这股神秘的力量,但是想来监狱外的力量就应该更加强大了,所以社会是有希望的、人民也是有希望的。这是当时俄国社会制度的复活之路。
世界各国有各种信仰,我们国人很多信佛教,外国人很大部分是信基督教、伊斯兰教什么的,各种教派都有,托翁也用很多文墨写了关于信仰。说到底,善就是信仰,良知就是信仰,所有的教派如果不是以善为主心骨,都将难以站住脚。人有正确的信仰,就必定不会走歧路,社会有正确的信仰,就必定是国泰民安。
借文中”疯老头“的话:“沙皇是他自己的沙皇,我是我自己的沙皇”,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主宰,做自己的沙皇,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文中的涅赫柳多夫最终做了自己的沙皇,秉着良知和善,不断的质疑制度,不断地修正自己,完成了自我救赎,真正复活,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贵族。
借傅老的话来做结尾:“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不断的自拔与更新。”每个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自拔更新,就是复活,就有希望。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