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在领略诗歌之美的同时感悟人生。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从春光里寻一颗蓬勃心
人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来得格外细腻。中国人的诗情,总是在早春时节活泼泼醒来,从心头到笔端,舒展开一些美丽的发现。我们从小就熟读韩愈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首七绝,寥寥四句,每个字都耐人寻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的,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渐渐的,花开得繁盛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派蓬勃的早春气象;再晚些日子,春光再盛一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片片花团锦簇的颜色,如水彩画般晕染开来,清丽光润,照亮蓦一接触的眼神,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我们每个人今生还会走过许多个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让我们保持一颗蓬勃心,播种生命中所有的寄予和希望,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就会拥有一个个不朽的春天。
生命穿越秋风去成长---从秋色里觅一颗豁达心
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但秋天之后便是严冬,一切都将归于华美之后的寥落,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柳永的千古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写尽了清秋况味,写尽了离别一瞬所有的无语。这样的清秋一次一次地远离,又一次一次地走近,岁岁年年,晏殊也曾经站在这样的清秋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春与秋,节序如流,走过春天,走过秋季,人生穿越秋风去成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无论今天是悲是喜,是失是得,明天必将来临。这样的春风,这样的秋月,从我们生命中走过,我们的心被春花秋月涤荡得宁静宽广,有了豁达的心,一切就会更加从容。
心灵被月光照彻---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如此圆满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是心灵的映照;然而,转瞬即逝的圆满让人怀念,盈亏之间的变化也让人咏叹:“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命运的悲欢离合。其实我们生命中有很多这样美丽的忧伤,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明月照出了我们的离愁别恨,但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无关风月,明月高悬空中,不离不弃,入心入怀,所有的心情,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月色中,被记录、被化解、被消融;所以,学会与明月相逢,与明月相知,让月光照彻生命,以一种平常心看待世间的是非坎坷,才能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逍遥。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个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需要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