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华坪女高校训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这个饱受病疼折磨的瘦弱女子,为大山里的女孩点燃梦想的灯,改变多少女孩的人生轨迹。
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张桂梅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这些事迹已被媒体广泛报道。
虽然办学困难重重,但张桂梅一路走来并非孤单一人。那些“成全张桂梅的人”也受到关注,这个话题冲上热搜。
萌发办学愿望之初,张桂梅已经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在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为了筹钱建学校,她连续几年假期,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昆明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而换回的却是不理解和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
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07年,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在开党代会期间,接受了一位记者的采访。
参会前,张桂梅把县里资助她买正装的7000块钱给学生买了电脑。平时从不买新衣服的她,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一天早晨,一位女记者把张桂梅拉住,悄悄告诉她,她的就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
那天会后,她和这位记者相约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全国的重要媒体都在聚集这个教师的梦想。
这个记者就是新华社记者林红梅。 正是她细心关注到了张桂梅牛仔裤的破洞,关注到了诸多位代表里的张桂梅。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 1996年,张桂梅丈夫去世。1996年7月,她调到华坪县任教。
1997年4月,张桂梅检查出患有肿瘤。没钱治病的她,决定不治了,准备用余生,送孩子们毕业。
华坪县领导很关心张桂梅的病情。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捐出自己坐车回家的钱。
1998年4月,张桂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各方努力下,学校建成了,但管理上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半年后,100名学生中有6人退学,17名老师中有9人辞职。强烈的挫败感,让张桂梅心灰意冷。
让张桂梅重新振作的是,她发现留下的8位老师中,竟有6位都是党员。她把这6位老师召集起来,带他们在墙上画了党旗,大家对着党旗重新宣誓。
在6位党员的坚守下,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级中学筹建起来了。
建校13年来,华坪女高一共送走1800多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从最初的4.26%升至超44.02%,综合上线率一直保持100%。
华坪女高建立的转机,来自于张桂梅被选为党代表。我们党,从最基层选出了代表当地民众利益的人。
张桂梅教学生们背诵誓词,抄党章,唱红歌。她最喜欢的是《红梅赞》,这首歌剧《江姐》的主题歌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学生。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 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她的名字里有一个梅字。红梅花,不惧严寒冰霜,丹心向阳开,梅花开放,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在张桂梅的人生中,解决调职到华坪任教的,是副县长李维忠;拍板以全县之力,救治她的县长县委书记;为了她的病情,多方联系医院,发起捐款的李建国校长……张桂梅她决定把余生献给那一片饱含深情的土地。
而最后一个巨大的人生事业转机,是那个发见张桂梅牛仔裤破洞的女记者。
这个名字里同样有“梅”字的女记者,用新闻媒体这个公器,为社会谋福祉,为女性谋福利。
张桂梅的背后站着这个国家许许多多埋头做事的人。女高的创办,来自各级政府给她的奖励补贴,还有社会各界的捐助。
成全张桂梅梦想的人,有当地的政府工作人员,有无数扶贫的基层干部,帮助当地福利院工作的人,有各大媒体的记者们,还有无数关心帮助她的各行各业的人。
女高创建以后 ,在张桂梅日夜敦促下,不断家访找回失学女孩们,拼命学习,送女学生们走出大山。
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改变了上千名贫困女孩的命运。
张桂梅燃起的灯,会一直照亮那些女孩的内心。
而张桂梅背后无数成全她、支持她、帮助她的人,大家薪火相传,同样值得社会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