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惟正足以服人。——(明)薛宣《读书录》
唯有正派的人才能真正使人服气。从古至今,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一身“浩然之气”,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一身“正气”激人奋进,体现出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
二、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清)陆陇
无欲则刚。人若无私欲,必定能够做到刚直不阿。
三、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作为官吏,要做到清正、谨慎、勤奋,而清正最为重要,是根本。
四、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张映斗《咸阳》
几千年的历史揭示了兴盛衰亡的原因,“仁”和“义”向来是治国安民的法宝。通俗地讲,“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规范,“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诚实不欺。
五、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本中《官箴》
做官的方法,只有三件事情,是清正、慎重、勤劳,知道这三个方面的,可以保持住自己的俸禄,可以远离耻辱,可以为做官的楷模,可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六、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尔等当深念之。——(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明王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对各级地方官员说:“王朝新建之时,百姓财力困乏,就像雏鸟和新植的小树苗一样,你们应该对它们爱惜有加,让他们顺利成长。唯有廉洁者能够严格约束自己,做出对百姓有益的事情。”
七、康熙:治国莫大于惩贪;雍正:治天下,首在惩贪治吏;乾隆:“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蠢”,“斧锁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嵇璜等修《清朝通志》
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是清朝盛世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三位皇帝,他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均注重吏治的整治,把惩治官员的贪污作为治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