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诵元宵的诗词佳句比比皆是。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 李清照的“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落日熔金》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然而,还有三首元宵诗词也是令人久久回味,且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暗尘随马”,值得反复细品。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不论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空。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宵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急,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解语花·上元》
[宋] 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扬。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如霜皎洁,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下阙写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苏轼由杭州调任至偏远的密州,恰逢元宵节,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无须多着一字,清冷萧索的感觉跃然纸上。
暗尘随马,缘起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原本是形容看花灯的汹涌人潮。
到了周邦彦的《上元》: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则演化成了一对情侣趁元宵佳期相会的况味,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约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暗中跟随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
苏轼《密州上元》的:“更无一点尘随马”则反其道而行之,处处透着佳节的冷清凄凉。为“暗尘随马”三部曲画上一个句号。
元宵过后,年也过完了。今夕何夕,更无一点尘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