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如果有一座山峰能集五岳韵味之大成,那便是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黄山的松、石、海、泉、峰、溪、瀑、湖,无一不奇,无一不秀,真是数之不尽的胜景,看之不完的奇观。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东起绩溪县的大峰山,西接影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总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黄山四季景致不同,韵味各异,迎客松、飞来石、仙人指路等美景天下闻名,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黄山内群峰林立,或傲然屹立,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这些山峰以天都峰、光明顶、莲花峰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深壑幽谷与峰峦峭壁相间的景观,呈典型的峰林地貌。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海拔1810米,“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古人将其视为“群仙所都”,故取名为天都峰。站在蜂顶举目远眺,但见群山竞秀,云海苍茫.云峰相接,美不胜收。古诗有云:“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是唐朝的岛云和尚。在历尽千辛万苦登顶成功之后,他在绝壁上留下了《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光明顶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是黄山的第二高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地势开阔,日照长久而充足,故而得名光明顶。站在光明顶上,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诸峰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光明顶上修建大悲院,现在大悲院已不复存在,后人在其遗址上建起了黄山气象站。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浑,中间主峰突而出,周围小峰簇拥,仿佛莲花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万里晴空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和长江。雨后,纵观八面云海,更为壮观。莲花峰顶还有一个奇观,就是绝顶四周铁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领,它是年轻的情侣或夫妇携手向上的连心锁,以示永结同心。
黄山因为山高谷深,雨水充沛,在低温和高压的影响下,低层水汽凝结成云雾,形成黄山云海。站在黄山上看云雾迷漫,浩瀚无际,瞬息万变,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形成云海奇景,所以黄山又被称为“黄海”。
除去美景之外,黄山在地质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以黄山为中心,建立起了黄山地质公园,它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6500万年前,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产生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175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三级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矿物组成、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神工般的黄山美景。
黄山是美的集合,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黄山之美,浑然天成,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黄山之美,无处不奇,无处不美;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尽述,也许只能用心灵去体会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