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别绪的诗句有哪些(表达舍不得离别的句子)

节令依时而生,看时间又是清明节气,春天已然走过了大半。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生长,这是春天里最好的时候,适宜赏春踏青。

同时,这还是一个人文节日,是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祭祖思亲的节日。

一汀烟雨杏花寒。这个时节,似乎总是会带给人一点淡淡的伤感,有离愁别绪,更有睹物伤怀,思念故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词中的愁情别绪总是令人动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三首关于清明的古诗词,感受古人那一刻的心境。

01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清.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赏析: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节令依时而来,又到了清明时节,花褪残红,燕子归来。

眼前是和昔日一样的风景,但心里却是两样的愁绪,因为彼此都在思念着对方,此刻却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当年彼此在丝绢上写就的鲜红的篆文,还历历可见,昔日的一切是多么的温馨幸福,可如今却是物依旧,人非昨,怎不令人触景伤怀伤心欲绝。

昔日有多美好,今日就有多难过。纳兰的这首词上阕写景,追忆往昔,旧时燕已经依循节令飞回来了,那山盟海誓的爱人却再也不能回来了。

下阙睹物思人,丝绢犹在,篆文依然,音容犹在,可那生死相许的誓言终究还是被辜负了,所有的一切再也回不去了,怎不令人泪湿衣襟。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也是生离,也许是si别,总之,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如此了。

这是一首悼亡词,究竟是悼念亡妻还是怀念与表妹那一段有缘无分的感情,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纳兰的真情是实在的真切的,是让人动容的。

诗人简介: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的词人,文武双全,才思敏捷,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作品传世。

02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元.张可久《清江引.春思》

赏析:清明时节,细雨飘零,想到那羁旅之人还在凄风冷雨中跋涉,家中守望的女主人心中愈发地愁烦。

门外的柳树上,那不解风情的黄莺不住地百啭啼鸣,折柳惜别时的情景犹历历在目。

转眼就到了清明节气,细雨如丝,已近暮春,春天都快过去了,还是不见远行人归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春天快过去了,久等不归,相思的人也日渐消瘦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相思之情无从排解,女主人唯有借酒消愁而已。

这是一首清明时节思念远行人的词,情深意长,有惦念,有盼望,还有点淡淡的怨恨。

虽然离别没有重逢好,但是,生离总胜过si别,因为不论走多远,终归还是会有回来的那一日,终归还是会相聚的。

只是,好景不长在,年华似水流,不消几个春秋,青葱也会皓首,莫让好时光在等待中匆匆而逝,因为,唯有真情不可辜负。

诗人简介:张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元散曲两大家,有800余首小令存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

03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宋.田为《南柯子.春景》

赏析:美梦就怕被愁苦惊醒,春光从沉醉中悄悄地来到。清明时节,黄莺百啭,似乎在催促着大好春天快些归去。

枝上柳绵吹又少,栏杆边的青苔日益繁茂,旧日的燕子又带着满身花雨飞回了旧巢,只是梁间燕依旧,室内人非昨。

这首词的上阕写离愁别绪,分别有多久,思念就有多长,午夜梦回,更添离愁。借酒消愁,春天悄悄地从醉梦中走来,清明前后的好时光转瞬又被那黄莺百啭催促着匆匆归去。

清明前后这春光的黄金季节,是如此的短暂,还不曾为词人带来欢乐,就匆匆归去,知心的人远在天涯,这愁烦苦闷向谁诉说呢。

词的下阙写久别盼归,暮春时节,柳絮飘飞,青苔繁茂,梁间那多情的燕子都带着满身花雨飞回旧巢了,看它们成双结对飞进飞出多么幸福,久别的人,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

梦断酒醒,相思依旧,凄凉怀抱,愁闷难解,相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离别的日子那么漫长,字字情深,句句意长,尽在此词中矣。

诗人简介:田为,字不伐,宋朝词人,才思敏捷,善琵琶,通音律,《全宋词》存其词六首。

关于清明,《岁时百问》中这样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洁净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在我们中国人的节日里,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恐怕只有清明。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缅思怀念,青山如黛,恰是绵延不绝的思念。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闲愁最苦,何况又是细雨纷飞的清明时节,柳絮一团团,逐对成球,杏花零落,暗香残留,酒醒后,天色近晚,又是斜阳院。

其实,何止愁思,日朗风清,春光秀丽,清明还是一个灿烂的时节。

虽然以上分享的三首词都带着淡淡的哀愁,但是,来日可期,词人们依然对未来寄托了些许美好的期待……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