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迎接仲秋八月和中秋,仲秋有秋色,始凉犹未凄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公历的九月实际是在农历八月左右,而农历的八月,以白露节气为坐标,是仲秋的开始。所以往往称八月仲秋。此时太阳行经赤道左右,北半球迎来了昼夜平均的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温和适宜的时段之一,而此时有着类似仲春的清新,但又不同于春天,比春天更为清丽清爽,一种逐渐删繁就简的清美。
仲秋八月有白露秋分节气,有中秋明月佳节,有壮观的钱塘海潮,有馥郁的桂花,清凉喜悦,团圆美满弥漫着整个八月,好山好水,良辰美景,让人逸兴遄飞,又让人有怀有思。每个细节都可以写成华丽饱满的诗章。
今天这里分享几首仲秋八月的诗,让我们沐浴清风,迎接清秋八月和八月中秋。
“仲秋有秋色,始凉犹未凄。
萧萧山间风,泠泠积石溪。”晋朝·湛方生《诗·仲秋有秋色》
从细节上描写八月是容易的,但是从整体把握仲秋八月,实际非常难。因为八月实在是太丰富太庞杂,仿佛交响曲,仿佛滚滚江河水。
但是这首晋朝的小诗,格外洗练。
仲秋时节是真正可以感受到的秋凉秋意,是真正可以放心领略的秋色秋美。
因为仲秋,开始凉快,却没有到凄冷的时候。
这句“始凉未有凄”,提炼出仲秋八月的气候特点。
概念上的秋天在历代文人渲染下,无不是凄凉苦雨,愁怀悱恻,见一叶落而悲秋,简直秋天是被他们唱衰的,但是实际,早秋还在暑热里,仲秋才是真正凉快的开始,晚秋略有霜,真正凄冷,除非是北方边塞地区,大部分地区,仲秋时节是凉快舒爽的。
所以这句诗格外精确。还没到凄冷的时候呀,仲秋秋正好,让人会心莞尔。
既然是凉风,那萧萧山间的风,或会染黄凋落树叶,但绝对不冷,有种襟怀敞开的登临行吟之美,那泉水叮咚,滑过溪水中的石头,可以洗头濯足。
那水是泠泠,不是冷冷,清澈流淌的样子。
所以秋八月,也是古代许多人户外旅行的日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淡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白居易《南湖晚秋》
白居易的这首诗应该是写在被贬谪的九江,刚从朝廷中枢的京城外放到江西做官,心理很难接受。在这里他经历过一段心情沮丧不适应期。
白露节气往往在仲秋八月的上半旬,此时长江以南,秋风凉爽,秋汛增多,秋江浩渺,比起局促的京城虽然有野趣,但白居易的感觉自己像屈原一样被流放。
尤其是看到了杜甫的白露诗后,这种天涯漂泊的感觉尤其明显,这首诗同时也是致敬杜甫。
白居易有兄弟四人,哥哥在江西浮梁做小官,又时常出差,所以说他在淮楚。而弟弟白行简在东川幕府作幕僚,还有一个弟弟叫做刚奴,可能幼年少年时,就病故了,可谓应证了杜甫的名句“有弟皆分散。”虽然活下来的兄弟三人,时常可以有书信来往,但是此时白居易看到杜甫的白露兄弟诗,仍旧百感交集。
八月还有重要的中秋,是古代回乡祭祖兄弟团圆的日子,就算是兄弟们各处有家,中秋团圆,已经非常渺茫,何况白居易所在的九江,烟水茫茫。
白居易在九江的前一段时间心理还是苦闷的,比如看见的是衰荷,黄芦,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实际不多久,白居易就爱上了这里。为什么呢?虽然看起来是贬谪,但实际地方官的权限和自由比京官大多了,不但经济问题很好解决,而且还在庐山建立了草堂,经济政绩双丰收,到后来,白居易性子野了,就爱上了大江大水大江南。
八月真好,八月月上弦,八月清凉天呀,连衰荷也美,绕着荷花左右欣赏。
所以说,不变的是秋色,变的是心怀。
“苍凉初日照帘栊,秋气清高八月中。
满砌寒蛩啼冷露,一天新雁度西风。
病怀得酒如春暖,老眼看花似叶红。
独坐小轩无个事,闷来聊复理丝桐。”朱有炖《秋凉》
正是八月秋凉如二月春,那太阳升起不再令人像暑热和夏天一样不能直视,难以忍受,这里的苍凉,是浩大凉快的意思,人们在八月可以任由早上的太阳照进窗户,明亮但不炎热。
秋天的气息,温度,天空,空气,又高又爽朗。
这是拂晓,还有早上的露水,在秋草上,间或听见蟋蟀小虫的鸣叫。这些秋天的小昆虫饮食露水,有着短暂的生命。那天空高远,有雁阵在高处南飞。
早上起来,喝杯养生酒,这是为了活血和驱除夜晚沉淀在身体里的凉气。宋朝人饮酒是家常,那些低度数的米酒,如同现在的饮料。不高的酒精度数,立即暖和了身体,让人仿佛在春天的和煦里。
走到庭院,那树丛中的一抹红,难道是枫叶?走进一看,原来是不知名的秋花在一夜露水中绽放。
这样不冷不寒的秋天,已凉天气未寒时,正是打理琴具,弹上一曲清歌的时候呀。
所谓有闲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这样气定神闲的姿态,领略了八月之美的,不是贾宝玉,是宋朝的某位养尊处优的王爷。当然他醉心生活的细节,也是有原因的,在宋朝,如果你参合政治,你死得比普通人更快。
有人说他诗才平庸,但是这首诗,却让我有新感觉,或者他不是平庸,是藏拙。一句苍凉初日,就显出了胸襟。
“野思浩难收,坐看渔舟度远洲。
芦苇已凋荷已败,风飕。
桂子飘香八月头。
归计这回酬,犹及家山一半秋。
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
有底欢娱有底愁。“宋朝吴潜《南乡子·野思浩难收》
因为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团圆佳节,许多人只要能放下手上的事,必定放下,回乡祭祖团圆。古代的交通没有现在方便,所以回乡之路,从八月初就启程,陆路水陆兼程,也恰恰在这个时候,可以领略河山之美。
坐在行驶的船上,两岸青山,人在御风而行,那浩荡的情怀跟着青山碧水飞扬起伏。
那浩荡的思绪此时难以收回,坐在行船上,领略渔舟度水,划过一山又一洲。
是的,岸边的芦苇已经青老,白花垂头,是的,那荷叶已经衰败。
但蓦然之间,桂花香气从岸上飘了过来,这是八月桂花秋。
桂子飘香八月头呀。那桂花是浓郁的中秋之花,是相思之花,有它的地方,心中的家园更近,心中的渴望更浓。
多少年想中秋回家的愿望,这回终于实现了。我算了算,赶到家,正好过中秋。
虽然我回到家乡,实际还是一个客人,因为在外多年,早已经不能定居在此,但是有家乡的不一样啊,那种漂泊的感觉,在靠近家乡的时候消失了。
这人生莫不如此,按道理达观的人,是看淡欢愉和忧愁的,然而我写下这句时,仍旧是百感交集,因为欢喜和忧愁同时充斥着心情。
这就是家乡,这就是中秋,这就是仲秋八月呀!
仲秋八月,以白露秋凉而起点,到中秋节是心理狂欢的高潮,再到四处踏秋,饱览河山田园盛景,心情旖旎起伏,笑中带泪,可谓八月,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