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南乡子辛弃疾词古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勇猛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剑说明要收复失地,直接参与战争的决心。但是为何要喝醉,因为现实有人阻挠他抗金和收复失地,所以统一国家的抱负无法实现,才饮酒消愁。看剑说明剑已经被放了很长时间了,喝了酒所以又产生了激情。不久就进入了梦乡。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兵营。
第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五十弦像塞外的声音。五十弦这里应该是瑟。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锦瑟奏出的是悲凉的声音。五十弦,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称瑟。亦指悲哀的乐曲。秋天属金,主刀兵,正好是讨伐叛逆的最好时机。所以古人说秋后问斩,秋后算账,就是这个意思。一方面是粮草充足,马匹强壮,一方面秋天的悲凉,更容易引发士兵的保家卫国的士气。沙场秋点兵,这个“点”字是点兵。大将点兵,战争马上要展开。“点”字体现士兵多,将军认真,精挑细选,所以战斗力很强,这样为后面写战争的胜利作铺垫。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南宋作家,情怀何等一致。朝廷中的反对抗金的守旧贵族对辛弃疾的阻挠,让他终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心酸的遭遇怎么不让我们产生千古之后的共鸣。英雄在时代面前是那么弱小无力,无可奈何。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这是他精忠爱国,永不言弃的精神折射。
另外,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些值得读者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这样设计好像电影特写镜头。现实,梦境,回到现实,前面让人产生悬念,然后进入紧张激烈的战争准备,火热的战斗经历,功成名就,无比欢悦,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最后一句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慨叹和想象空间。这样采取以记叙为主的铺叙手法是一种继柳永之后的发展,它采用电影镜头一样的转换,场景不断变化,冲击读者的视听,读者的感情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起起伏伏。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不是那美好的大梦。梦醒之后,作者只能用文字表达这种强烈的愤激之情。
这种写法实际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折射,如实地勾勒作家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无奈伤心。但其中在梦里能大战一场,可谓酣畅淋漓。
这首词语句通俗,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却写得大气豪放,是为悲壮。悲凉与豪壮并存,通俗与委婉兼有,真是词中写战争的优秀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