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是什么意思(因人而异的表达和理解)
独特的个性、爱好,独特的知识结构可能决定了一个人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但当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简而言之,讲对方想听的,而并非自己想讲的。
有句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想和人谈得投机,不是随便聊聊就可以的。对待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交谈方式,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在谈话一开始就有共同语言,才能打开话匣子。面对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交谈方式,即所谓的“因人而异”。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来回答他们的问题。有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就可以去做吗?” 孔子回答说:“不能。”另一个学生冉求也问同样的问题:“听到 了,就可以去做吗?”孔子的回答是:“那当然,去做吧!”公西华听了,对于孔子的两种回答感到有些疑惑,就问孔子说:“这两个人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想来请教。”孔子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的意思是说,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就给他壮胆; 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要劝阻他,做事要三思而行。可见孔子诲人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注意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此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我们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否则,就容易制造对立,带来麻烦。有些人往往把这种灵活的交谈方式 看成是见风使舵或曲意奉承,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你只有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迎合对方的心理,从而博得对方的好感,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句俗话叫作“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要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也要注意因人而异。
1.看人的个性说话
跟别人说话,要先弄清楚对方的个性。如果对方喜欢委婉的 你就应该说得含蓄些;如果对方喜欢率直的,你就应该说得爽快些;对方崇尚学问,你就应该说得富有哲理些;对方喜谈琐事你就应该说得通俗些。总之,说话方式与对方个性相符,双方就能一拍即合。
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性格内向的人多 半“沉默寡言”。同性格外向的人谈话,你可以侃侃而谈;同性格内向的人谈话,则应注意循循善诱,最重要的是表现真诚,挖掘一些对方比较在意、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话题,让对方感觉你是在真心地关心他。
2.看人的身份说话
如果你对识字不多的人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子,满口之乎 者也,肯定会让对方满头雾水,难以接受。如果你对文化修养较 高的人,开口就是一副江湖腔,也容易引起对方反感,难以获得 对方的信任和好感。
一位教授来农村考察,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问道:“老人家,您今年贵庚几何?”老人想了半天,不知教授所言何事,然后反问“什么贵庚?”教授解释:“就是你多大岁数了。”老爷爷这才明白。这位教授说话不看对象,难怪会闹笑话。所以,要想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就应当根据对方的身份说话。
3.看人的年龄说话
与年长者谈话时应保持谦虚,多用尊重和肯定对方的词语。 长辈接受的新知识可能比你少,可是无论怎样,其经验要丰富得 多。因此,在与他们谈话时,你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年龄大的人喜欢回忆往事,可以和他们聊聊本地市政的沿革、民情的变迁 风俗的演化等。也可以和他们聊一聊他的子孙后代,这此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与年轻人谈话应沉着、稳重。这是因为后辈的思想虽然超前 但就某些方面的知识来说他们还远不及自己,因此,你无须降低 身份。另外,与后辈谈一此他们很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相信是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待事物的,让他们明白你也有与他们一样的观念,这样谈话就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与同龄人谈话应保持自己的个性。谦虚而不傲慢,以幽默随利为最佳。一般来说,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比如与同龄的男人可以谈工作、社会热点及业余爱好;而与同龄的女人可以聊美容、服装、化妆品以及她们的孩子等。只有这样,才能和不同的人聊得深人,获得他们的好感和认可,从而达到沟通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