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的意思(白发三千丈全诗赏析)

第一根白头发是让人震惊的,这种震惊里甚至带着恐惧,对女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第一根白头发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符号 - 从青春时代,步入“两鬓入秋浦”时代,果然,各种愁接踵而来了。

青春是个留不住的爱人,看看,我们哀求了多少次,忏悔了多少次,为她做出了多少改变.....她,终究还是要走。虽然走得留恋、走得藕断丝连,她的耐心,终究还是有个尽头的。然后有一天我们晨起照镜,满头乌发之中,赫然出现一根闪闪发亮的白发,比孙猴子的横空出世还要令人胆战心惊。它如此显眼,如此突兀,如此触目惊心,以至于我们的眼里完全被它占据了。满头乌发更加衬托出它不容忽视的光芒和霸道,我们再也无法淡定 - 这是青春一个决绝的“分手”宣言。

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惊觉岁月的威力,自己一直以来的年轻气盛,忽如被泼了一头冷水。第二反应是哀叹,似乎还未有什么建树,便已经步入中老年,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的脚步疾走无情,全不在乎我们的难处,我不禁悲从中来。第三反应是不甘。不甘会带来反抗,“一定要把它扼杀在襁褓之中”,这个念头,让我决定将这根不受欢迎的白头发斩草除根。

如此我又强抓着青春的尾巴,晃荡了三两年。见白发即拔之,不留一点余地。

青春既是留不住的爱人,她终于还是失去了最后一点耐心。这个年过完后,我发现白头发开始不听话起来,它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对我的忌惮,开始猖獗起来,先是偷偷在头顶我不太看得见的地方,躲在发层下面匍匐着。后来试探性地在两鬓发层里一根两根地长,都是细而柔的短发,需仔细辨认才能发现。

若是满头白发,顶着一头银丝,倒也是好的,会让人显得气度不凡。偏是黄、白、黑、灰夹杂的毛发衰退,最是不堪,让人显得憔悴、愁苦、狼狈。“黑白半头时”,是白居易所憎,说这样的发色使人增加了老气横秋味道,仪容被改变。确实,要么满头银丝,要么满头乌发,这黄黄灰灰、半黑半白夹杂着的发色,最怕被人呼为“老杂毛”。

非常羡慕那些到了晚年还能顶着一头茂盛头发的人,若满头银丝,那更是凤毛麟角。没办法,基因好,是老天爷赏的气质。大多数人上了四十岁,就要为这三千烦恼丝所困扰。一到秋天,大把掉发,令人寝食难安。寝食难安之后,掉得更多了,这是个恶性循环。

基因是很重要的因素。我父亲那边,有脱发的基因,头发油脂旺。他常常戴蓝色的工装帽,帽里面垫一张纸吸油。报纸上说想要养发养生,宜用五指一日梳头数次,他便照着做了,却眼见着头发越梳越少,反而应了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说,到最后,几根头发再也盖不住头顶,他只好开玩笑地说:“我这是聪明绝顶!”。好在我母亲那边的基因是不脱发的。母亲即将八十,看起来还有五六十岁女子的发量,现在剪成短发,更显年轻。

李白夸张,之前活得挺潇洒,一忽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了。前面日子过得太顺,之后没那么顺了,就觉得别扭,特别难忍,毕竟“先甜后苦”跟“先苦后甜”的境遇,差上十万八千里。一个人从年轻步入老年,本来就是个愁上添愁的事 - 愁病痛,愁孤独,愁家庭的气氛,愁养老的费用.......我们老家方言里说,小孩子日日鲜,人变老日日厌,是很扎心的大实话,真正能做到超然的人少之又少,一个起码的条件是,至少得拥有支撑自己超然的实力吧?

这两年下来我也有这样强烈的感觉,让自己发愁的事情多起来了,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现在也需要正面地去面对它们,譬如养老事和身后事。以前很在乎的事、很执着不甘的事,现在想想也没多大意思,一口碗里争来争去的,也就一口碗的量,外面的世界可大着。以前看不惯的人,耿耿于怀,老想着世界不公平,老天不长眼,现在用毛主席一句话解决问题:“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他去吧!”

成长是变老,变老也是成长,就看自己怎么看待了?有一点是确定的:白头发靠拔,终究不是办法。

衰老是自然规律,它只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不能被改变,所以,学习如何优雅而淡定地老去,真是一门有难度的功课!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