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出现了文字狱,对文学作品很多思想上都有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在艺术上的成就,根本比不上唐宋辉煌时期,尤其是在诗词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和唐朝时期的包容不同,唐朝在诗歌上是很流行的,有名的诗人也很多,像我们熟知的李白、杜甫、李贺、王维、王昌龄等等。
这些人都在诗词上表达出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一种讽刺和当时社会环境的抨击,可是这些诗词的发表并没有让他们怎么样,反而让他们很出名,记载在了史册上,这就是唐朝。
杜甫也曾写过写手非常妙的讽刺诗词,但是在这之前,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夸人,所以还总是拿出来用,现在想一下,真的是自己太没文化了,不过也能原谅咱的这种无知,毕竟这很少有人看得出来,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个作品。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诗最后两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从字面意思看的话,会觉得这是称赞乐曲动听的,在人间绝对听不到几次,怕是只有太你是个女才能听到了,而这的花卿应该也是歌姬的名字。是当时唐朝的一个武将叫花敬定的人给定下的这个名字。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中央集团微弱,而那些藩镇节度使更不把中央放在眼里,开始肆无忌惮,而这个花敬定鞥是,因当时平定段子璋的叛乱有功劳,所以更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当时封建社会下,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每一个等级都有相对应的礼制,包括穿什么衣服,听什么音乐,但是花敬定不管这些,他居然敢用天子才可以听的音乐和乐队,这就是僭越了。有这种背景,杜甫就写了这首诗,锦城说的就是当时的成都,丝管就是乐器,第二句更是写了乐曲有多好听,给人一种情景相融的场景。
最后两句诗真正把这首诗推到了巅峰,表面上写这个乐曲多好听,实则用反讽的手段在说花敬定这个做法很不对,一语双关可见杜甫多么的明智,看似是在夸人,实则却讽刺。我想这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杜甫能用这么一首诗写清楚当时内心的怨愤,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对这首诗过度解读了,人家原本这首诗就是夸乐曲多么好听的。
但我们要清楚杜甫是什么人,他并非只是个普通的诗人,他这一生也是满腔抱负,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大事,而且这一生都不阿谀奉承,真正的有文骨之风气,要知道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看得下去花敬定这样的人呢?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讽刺的诗句。
但是却有很多人用来夸赞他人,其实都用错罢了。
这也暴露了很多人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不求甚解,对于古诗会背知道大概意思就好。而其实古诗,时隔千年,作者的意思并非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字面意思,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完整地学到古人的智慧,感知到作者的情感。
尤其是如今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增加比重最多的就是古诗词。
这个在新闻与报纸上都有报道,相信很多家长也都看到过。有家长朋友甚至计算过,如果孩子不重视古诗词的积累,中高考可能要丢上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