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语:
当地、月、日连成直线时,月亮最圆,此时月亮的位置叫“望”。
但月亮运转有快慢,有时准时在十五到达“望”,有时会推迟到十六,甚至十七。
所以,便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如今中秋赏月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也是。
直到有年中秋,孤身在外,我在阳台发呆。一时间,风吹云散,晴空月正,巨大的月盘覆盖了整个天空。
月光清润,温柔极了。
那次,我盯着圆月看了好久,思索了很久。
才发现原来我都没好好欣赏过这浪漫的星球。
为什么要赏月?
因为它有时空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它还有浪漫理想:“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宇宙辽阔,星球万千,却无一颗能如月亮这般,造一个与我们心神交感的美学空间。
那到底怎样赏月?
听闻古人赏月有五大法门:揽月,听月,邀月,思月,问月。
登高揽月观景,静时则听月;孤独时邀月饮酒,半醉半醒间,便思月思乡思故人;日月苍茫,当发一问,问月问己问人生。
不像我们,只会说:“哇,好圆啊!”
然后低头接着玩手机。
刘禹锡写下这首玩月诗时,被人贬到了湖南。
他登高揽月,站在桃源县最高处,看着清辉悠悠如寒露坠落,心便释然了。
那时碧空无云,天高地平,唯山间松与石中泉。刘禹锡看到月轮西斜,霞光东升。
他感慨:如此良辰美景,若日后没有,真的很惆怅。
登高一望,明月看似遥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及,便谓之揽月。
《东京梦华录》里面写道:“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中秋月夜凉如洗,人人登高酬佳节。
高处赏月最佳,视野辽阔,天空明净,极目所及皆奇景。
我记得有次野外露营,登山一望,野旷天低树,山高月近人。
原来古诗没骗我,当月光洒满大地时,映照在草木间,便是斑驳的月影,纯净空灵;倾泻在江溪上,便如破碎的银片,蜿蜒流去。
美好山河易逝,转眼秋光如许。
所以古人说:“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今夜好景,须珍惜。
豪放如辛弃疾,也有细腻时。
他写了这首《听月诗》,虽是听声,但我读出了静。
他登高赏月,楼台接云端,人闲心静后,能听到月宫之声,如玉杵捣药声,广寒宫仙音,吴刚伐桂声。一阵香风来,把嫦娥的笑语声吹落人间。
要有多性灵的心,方能听到此声。
听月,听的是闲与静。
当月上中天时,我们可躺在摇晃竹椅上,草木清香,月光洒身。心闲后,在万籁无声的夜里,便听出百道流泉声,松涛竹林声,虫鸣雪落声。
纳兰性德说:“露华清,人语静”,便是听月的最好境界。
月色清如水,空山不见人,唯见闲静之心,闲在云淡风轻的夜空中,静在素锦万匹的月光里。
你我心太躁,听月可润心。
人闲心静,不枉过秋。
李白因诗被召进宫,也因诗被冷落。所谓诗仙,不过玄宗脚下写诗娱乐的伶人。
所以李白写下这首《月下独酌》时,正是他最失意之时。
他苦闷到以酒消愁,酒到酣处向天举杯,邀月对饮。白月光照下来,影子、明月、李白仿佛三人共饮。
至此,我们都以为李白不孤独了。
但不是,李白说明月不懂饮酒之乐,影子只会跟随左右,他仍无共饮之人。知己难寻,唯有举杯顾影,及时行乐。
孤独如明月,在眼中打转,它是人人脱不开的困境。
中秋若孤独,不如浊酒一杯邀明月。
喝酒是为忘却苦闷,醉到晃晃悠悠,人间便朦胧如起毛边。就如那满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云,心会变得温柔而温暖。
孤独不可怕,享受当下便可。
毕竟今宵最好,未必明年如此夜。
安史之乱后,杜甫被囚于长安,妻儿在鄜州,分隔两地。某天月圆,杜甫望着明月,想:她会如何思念自己呢?
他想象:也许妻子会在闺房中望月思人,但儿女们却不懂母亲为何一直盯着这大圆盘看。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望月、思月、也是思人。
我记得以前在家过中秋时,并无感触。离家后,却每逢节日倍思亲。望着月亮时,会希望清风指引,月色铺路,把思念带给远方守望的家人。
这碧空如洗的中秋夜,是欢聚之日,但亦有独在异乡之人。思月,是最好的想念。
人生如江海,漂流容易散。
但幸有如此万里明月,才能与你共中秋。
苏东坡来到密州,已与苏辙分别七年,酒兴正酣,不由思绪来潮,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花好月圆之时,他望月思人生,问道:“明月几时有?”
问月,也是问人生,问一份对圆满的执念。
月圆人圆,是中国人的美好天伦。
可人生处处有缺憾,有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
就如相爱之人不能白头,不爱的互相折磨。又或子欲养而亲不待,等明了时,留下的是一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微云捧月,半遮半掩,是月最美时;有缺憾有圆满,是人生最真实一面。
人生,如月。
月亮一次次地历经缺月残月,才换来一夜清辉完满。人也必要经过一次次悲欢离合,方知团圆重聚之珍贵。
人生必有遗憾与无助,但总要相信,我们总会趟山越水,迎接属于我们的圆满。
世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月亦是在观照自身
月之阴晴圆缺,如人之悲欢离合
但在今日,即便你我天各一方
也能共赏这人间好时节
愿年年常见如此明月如此夜
也愿你心中有月华,澄澈而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