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出自哪一首诗(描写田园美景的饮酒诗文赏析)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临其境]
这首诗是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也曾是个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也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可是东晋时期战乱不停,朝代更迭频繁时代,不能为陶渊明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时,他选择了退仕。
隐居田园做最简单的三件事,种地、饮酒、写诗。
种地,当然是为了饱肚子,可是,陶渊明的地却种得很辛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披星戴月的劳作换来的却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饮酒,陶渊明天生爱酒,加上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使他更是借酒消愁。朋友们都知道他天性好酒,所以有酒必邀他前往,而陶渊明也是见酒必醉。
写诗,诗言志。陶渊明身为农夫,却从来没有忘记写诗抒怀言志。也正是他的这种农夫与诗人的双重身份,造就了他的诗平和、真诚、朴实又直率的风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然我已经隐退了,但我还居住在人世间。然,我的门庭已无往日的车来人往的嘈杂喧闹声了。当我远离官场摆脱世俗杂念,回归自由了以后,我住在哪里也都是僻静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我呀本来是采菊酿酒的,可是我一见到菊花仿佛就闻到了酒香。在这半醉半醒的悠然间,悠然的南山映入我的眼帘。还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眼前,山涧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般,归鸟们唱着歌儿把家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想这般的自然真性情告诉你们,可是,在如此佳境中领悟人生真谛的感觉只可意会,现在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语言。
[一句钟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每每读到这句,我就会想起了“庄周梦蝶”。庄子梦见了蝴蝶,醒来后他怀疑自己是蝴蝶,想了很久,他还是没想清楚,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
陶渊明此时也是处于这种状态,人在半醉半醒之时,是最舒坦、最自得也是最潇洒、最悠然的状态。这个时候诗人并不是刻意寻找,也没有东张西望。而是悠然的南山带着一幅美丽的画卷飘然而至。
若没有天人合一的心境,没有最真我的本质,何来这般飘逸从容的意境,给读者留下这么纯情的遐想。
[诗歌故事]
据说,朱熹在庐山上看到陶渊明醉卧过的石头,围着石头转了很多圈,感慨万分。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经无法考证,但朱熹留有这样一首诗:
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
意思是,古今贤士很多,我听说过,也见过形形色色的贤士,但真正的贤士只有陶渊明一个人。“贤士”是一种气质,她不同流俗。陶渊明又恰恰是那个洁身自好不与当时政局合作,辞官回家守道固穷的人。
“贤者”,当是物我平等,天人合一。率真平和本质的自我。这也是王国维所说的: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无我之境也。
[无障碍阅读]
1、结庐:建造房子。
2、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3、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人生真谛。
[作家介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佳句背囊]
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呢,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