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古诗要表达什么(杜甫的春望忧国诗词赏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者目睹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和伤痛的感触,触景生情,国家(长安)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表达作者目睹战争带来的创伤,曾经的家、国都被战争毁灭了,形同废墟。抒发了作者处于当时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心理感受,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同时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